前言:过去,一直听说“多巴胺”是一种快乐分子,只需多运动便会分泌这种物质,让我们产生快乐。但阅读之后才发现,它是一种“欲望分子”,它并不能让我们感受到快乐,但它的影响力要比单纯的快乐大得多。
正文:本书作者分别是美国行为学家丹尼尔·利伯曼和美国作家迈克尔·朗。利伯曼是乔治·华盛顿大学精神病和行为学部临床事务副主任,兼任该校人类研究办公室机构审查委员会主席,他同时还是美国精神病学会的荣誉会员,发表过50多篇行为学方面的研究报告。迈克尔·朗则是一名专业的演讲稿作者,曾为国会议员、州长、外交官和总统候选人撰写过讲稿。
1957年,英国科学家凯瑟琳·蒙塔古首先在大脑中发现了多巴胺。次年,瑞典科学家阿尔维德·卡尔森又发现,多巴胺能在神经系统中传递信号。虽然在人脑中,只有百万分之五的脑细胞能产生多巴胺,但它们的影响力可丝毫不能忽视。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心理学家约翰·佩蒂格鲁发现,大脑在运行过程中,其实是把外部世界分成了近体空间和远体空间两个区域来管理。近体空间包括手臂可及的地方,在这个范围内的事物,我们可以随时用手控制。而远体空间则是指我们手臂无法触及的地方,从一米之外到天涯海角,都属于远体空间。二者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于,近体空间的事物可以在当下随时体验,而与远体空间的互动,必然发生在未来,因为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需要时间。
多巴胺会瞄准那些对我们生存有重要意义的东西,让我们去努力获得,而这个获得的过程一旦完成,我们就达到目的了,这些东西就会进入近体空间,交给当下分子来处理。也就是说,多巴胺只管让人去“获得”,至于获得之后的事情,多巴胺就不管了。
正是因为多巴胺的这个特性,我们才会对未来产生无限追求。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伴侣在初期总是很甜蜜,但时间一长便会争吵。恋爱刚刚开始时,在多巴胺的促进下,很多人痴迷于获得爱情的这个过程,便不顾一切地追求爱情。而一旦爱情关系建立起来,爱情从远体空间转移到了近体空间,多巴胺就不再为我们提供兴奋感,如果当下体验的满足感,无法补偿多巴胺消散带来的损失,这时候我们便会用更加理性的方式对待感情,原本存在的很多问题就会陆续浮出水面。
书里有一句话总结,叫作“魅力的秘密在于没有得到”。同样的道理用在“渣男”身上是一模一样的。为什么“渣男”骗女孩子,要比其他的男生有手段?这是因为他是利用间接满足的方式。他绝对不会每天定时给你送外卖,每天定时给你唱歌,那是花钱买的服务。这种“渣男”的特点是一会儿对你热情,一会儿消失了,过一会儿又出现对你特别热情,所以你就慢慢地上瘾了,这都跟我们头脑中的多巴胺有关。
多巴胺本质上是一种“欲望分子”,它有两种作用的方式。当它作用在欲望回路上时,能让我们产生“想要”的冲动并为之付出努力,让我们从不感到满足,而当多巴胺作用在控制回路上时,则能为我们提供理解、分析和给周围世界建立模型的工具,让我们更好地去实现目标。
今天,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越来越丰富的物质世界,让我们时刻都在被高水平的多巴胺驱动着,这导致多巴胺和当下分子之间出现明显失衡,或者是精力过于旺盛带来的痛苦,或者是沉迷享乐带来的不思进取,都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负面影响。基于此,作者给出了三种应对措施。
第一种是试着去精通某件事。因为多巴胺的目的是获得,而精通某件事可以让我们在这件事上做到极致,压榨出多巴胺的最后一滴热情。在此之后,因为已经彻底达到目标,多巴胺就会暂停下来,允许当下分子发挥快乐的作用,这时候,多巴胺和当下分子就实现了和谐平衡。比如学会弹好一首钢琴曲,虽然过程会很困难,但一旦精通了这首曲子,我们就能从中获得巨大而持久的快乐,因为这种快乐是两类化学物质平衡的产物。
第二种是专注于当下正在做的事情。科学家们发现,人的大脑天生会有走神的倾向,在做某件事时,很容易联想到无关的事情;同时也有研究证明,人们在走神时幸福感会降低。多巴胺让我们追求未来,但如果没有当下感官提供信息原材料,我们就没法更好地预测未来。而专注当下可以让我们既做好手头的事情,同时又让进入我们大脑的信息流最大化,最大限度地提高多巴胺制定新计划的能力,以便更好地预测未来。
第三种是多进行创造性的活动。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天才,但每个人都能去亲身实践创造性的活动,比如手工和烹饪。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既有达到目的给多巴胺带来的满足,又有聚焦当下亲手实践给当下分子带来的满足。
结语:虽然我们认为我们是理性的生物,但一切证据都表明,我们不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