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梦雅 图 / 网络、黄油相机
始于一本书,不止一本书
“大统一理论”告诉我们:关注什么,你的世界就是什么。并非是发生了什么决定了我们的感受,而是我们怎么解读,我们关注了什么。
加拉格尔总结道:“你的为人、你的思考、你的感受和所做之事,以及你的喜好,恰是你所关注事物的概括。”
各个领域的工作都会具有匠心之选,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各个领域、各个事件所蕴含的幸福心流。
当我们深度沉浸于某一项挑战时才是最好的自己。
——梦雅
正 文 来 啦
直到今天上午我都还在犹豫《深度工作》中第一部分的第3章:深度工作是有意义的,这部分内容要不要写,心想,大家肯定也都知道深度工作大于浮浅工作的重要意义,可当我下午再看了一遍这部分内容时,还是想跟大家一起聊聊关于深度工作的意义。
今天的日更文是宝宝坐在我怀里,一边照顾他一边编辑的,嘿嘿,真的是想做一件事,怎么都挡不住。
想做一件事,你看到的就全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除非,你压根就不想做。
所以,你看到的就全是做不了的理由和借口。
很扎心,有木有???
在深度中繁荣,在浅薄中沉沦。
这一部分内容作者主要是要说服我们相信:深度工作能够在信息经济时代创造出如工匠经济时代一样的满足感,并为我们印证了深度工作与工作意义之间的关系:深度的生活不仅仅可以让我们从经济上获益,还能让我们变得充实起来,更加容易从深度工作获得心流的幸福体验。
1 工匠精神
2012年的一部美国公共广播公司(PBS)播放了铁匠工匠大师里克 • 富勒尔的纪录片,很遗憾我没有找到相关视频资料。但当我看到作者在文中描述里克 • 富勒尔工作时的场景时,很有画面感,似乎就在眼前,此刻的感受是感动、震撼、激动。我仿佛亲眼看到了里克 • 富勒尔对工作的那份专注和对作品的崇敬。
专注、认真、自律的人最美!
里克 • 富勒尔在创作者自白中解释道:“我用手工锤击100次才能完成的工作,大型锻造机一下就能完成。但这么做与我的目标相悖,我要让自己所有的作品都留下双手工作的痕迹。”在他完成作品的过程中,他解释道:“动作一定要轻柔,否则就会弄碎它。”
“你得轻推细捻;慢慢地它就蜕变了;然后你就可以欣赏了。”
这份对作品的热爱,这份对工作的投入和专注,深深打动了我。他说“正是这种挑战——要做到恰到好处,这是我能够制作的最复杂的东西——给了我动力。我不需要一把剑,但是我必须造剑。”
在工匠的世界里,稍有分神所有的努力就会付之一炬,他在自己的职业中找到了巨大的意义。深度工作不仅仅可以在世界中最切实地展现自己,最重要的是由此带来的满足感和价值感可以使人变得恬静平和。
现今社会,手工艺品的工匠精神也是我们向往的追求,手工艺品不仅仅是一件作品,更是一件艺术品,同时也被赋予了绽放的永恒的生命力。
或许对于知识工作者有些模糊,这在前面的文章中跟大家分享过:
工作内容和工作度量标准的界定
模糊了知识工作中深度工作与工作意义之间关系,不断有声音呼唤知识工作者在浮浅活动上花费更长时间,当然这其中也存在被打扰的状态。
但只要我们主动接纳深度工作,抛弃浮浅,都可以发掘出个中意义,就像里克 • 富勒尔那样的工匠一般。
尽管知识工作中深度与意义之间的联系并不明晰,但并不意味这这种联系不存在。作者从以下三个方面为我们做了论证:
2 从神经学角度论证深度
科学作家威妮弗雷德 • 加拉格尔(Winifred Gallagher)在2009年出版的《全神贯注》中回忆到自己被确诊为难缠的癌症晚期时,突然萌发一个直觉“这种疾病想要控制我的注意力,但我要尽可能专注于我自己的生活。”经过5年,她见证了一种大脑的“大统一理论”:
大统一理论
选择性注意力
我们选择去关注哪些事物,忽略哪些事物——对于我们生活质量所起的作用。
“大统一理论”与大多数时候我们的认识相悖,我们总是相信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决定了我们的感受,决定了现在的结果。其实不然,我们的大脑是依据我们关注的事物来构建世界观的。
例如,如果加拉格尔关注的是癌症,她的生活就会暗无天日;如果关注的是夜间的一杯马提尼,生活就会更加美好。正如我们经常说的:“开心一天,不开心也一天,就看你怎么选择怎么过。”
加拉格尔总结道:“你的为人、你的思考、你的感受和所做之事,以及你的喜好,恰是你所关注事物的概括。”
我们所选择关注的事物将极大地影响对未来生活的态度。
俗话说“老人看得开。”科学研究表明,年长者的杏仁核只对积极的意象有反应,但也有个例除外。
划重点:对我们的启示
重置自己的大脑,忽略负面的信息,尽情享受积极的信息。通过熟练掌控自己的注意力,就可以改变我们自己的世界。
你的世界是你所关注事物的产物。
当你在做一件事情时,关注的是这件事本身,而非评价这件事,我们便会更容易进行深度工作。
THINKING TIME
思考一下当你在深度努力状态下投入大量时间之时,所构建的精神世界是何种类型。
从神经学角度来看,靠浮浅事务度过的一天很可能会是枯燥、令人沮丧的一天,即使抓住你注意力的浮浅事务看似无害甚至有趣。
3 从心理学角度论证深度
《心流》作者全球最知名心理学家之一米哈里 • 契克森米哈赖与他的同事里德 • 拉森采用经验抽样法,发现了“心流”。
心流更倾向与一种心理状态;“大统一理论”倾向于注意力关注点。
心流:挑战性活动--全情投入--明确目标--及时反馈--掌控自如
一个人的身体或头脑在自觉努力完成某项艰难且有价值的工作过程中达到极限时,往往是最优体验发生的时候。
这一理论与传统智慧相矛盾,打破了大多数人认为放松令人愉悦的定势思维。
研究表明,工作比休闲时光更容易带来享受,因为:
工作类似于心流活动,有其内在目标、反馈规则和挑战……;
休闲时光则组织松散,需要很大努力才能创造出值得享受的事情。
当我们深度沉浸于某一项挑战时才是最好的自己。
今年我为自己制定的挑战任务之一就是公众号梦雅书廊日更,发自内心想要做的事情,就不觉得累,反而很充实,刚好也刻意练习一下自己自上而下注意力到自下而上的注意力。
THINKING TIME
为自己制定2020年1~2项挑战任务
4 从哲学角度论证深度
深谙此主题——对于深度工作和工作意义之间关系——的学者:休伯特 • 德莱弗斯(Hubert Dreyfus)和现任哈佛哲学系主任肖恩 • 多兰斯 • 凯利(Sean Dorrance Kelly)认为:
“工匠如一把钥匙,重新开启了一扇大门,以一种负责的方式带回了职业神圣感。”
编程奇才圣地亚哥 • 冈萨雷斯(Santiago Gonzales)也在一次采访中这样描述自己的工作“精妙的代码简洁明了,如果将这个代码给其他程序员看,他们会说:哇,这代码写得真好,那感觉就像在写一首诗。”
任何一份工作,都会有空间展示个性和匠心,百年之后,那份匠心将会受到最高的尊重。
作者讲到“在信息时代的大多数技术型工作中都有类似潜在的匠心存在。不论你是作家、营销人员、咨询师还是律师,你的工作就是一门手艺,如果你能精心打磨自己的本领,心怀敬意、谨慎应用,你就可以像工匠大师一样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事业意义。
你不需要一种稀缺的工作,你需要的是用世间少有的方式——深度工作——完成工作。
我们总疲于寻找做某件事的最终意义何在,但殊不知做这件事本身就是最大的意义所在。
学会欣赏,用描述的眼光、积极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一切。
THINKING TIME
寻找自己的深度工作意义,匠心之选。
卡尔 • 纽波特在本章中最终总结道:“在事业中拥抱深度工作,通过深度工作培养个人技能,可以使工作从令人心烦意乱、心力交瘁的责任变成一件令人满意的事情——开启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在那里万物闪耀。”
最后将加拉格尔的一句话分享给大家:
我将精心选择目标……
然后全情投入。
简言之,
我将活出专注的人生,
因为这是最好的选择。
欢迎大家点击在看留言哦,记得关注梦雅书廊公众号!爱你们!么么哒!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