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老师们最爱说的一句话,似乎成了教师劝说同学们好好学习的至理名言。我们这样说,其实很多时候是希望学生自己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而没有从教师的角度去解决问题,没有很好地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魏老师在这方面有自己喜欢的方法,我们可以尝试着借鉴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工作当中。
第一种方法:组织教学。
学生能否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效果起很大的作用。①集体唱一支歌,缓解学生紧张的心理,活跃课堂气氛。②集体朗诵。同学们集体朗诵,可以很好地振作士气,激发同学们的精气神。③口头作文。课前拿出三五分钟,结合课堂需要,或者找同学们关心的话题,让同学们畅所欲言,口头作文。
经过教师的精心组织教学,可以让同学们的心理变得轻松愉悦,也就可以更好地参与课堂学习了。
……
第五种方法:说话声音变化。不同的人说话给人的感觉也是有很大差异的,有的人说话让人感到心情愉悦,有的人说话让人感到精神振奋,有的人说话让人感到心里压抑。同样,在课堂上老师的讲话的声音给听课的学生也会带来不同的听课效果。
魏老师建议课堂上教师的话要呈现出富于变化的声音,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他说,声音的变化要从四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音量大小调整。声音大小的起伏变化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听课注意力,学生也比较感兴趣。假如课堂上的声音一成不变,就会让人感到乏味无聊。
其次是音调的高低调整。尤其是语文的教学,不同文章所表现的情感是不同的,朗读所运用的情感语调肯定是要有差别的。
第三是,音速的快慢调整。根据内容需要,说话与朗读在语速上要有足够的认识与运用能力。语速过快让人无法深入思考,语速过慢让人容易产生疲倦感。
第四是以情感人。课堂上的语言应该是充满感情的,没有情感的语言是令人感到紧张和恐惧的。声音应该有神的变化,才会具有感染力。
经典摘录:说话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说好了,别人高兴,自己愉快;说得不好,别人心烦,自己也别扭。要说好话,就得从研究说话的声音做起。用吸引人的音量、音调、音速、音情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去感染、教育学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