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想法
保持正念活在当下,行走坐卧都可修行

保持正念活在当下,行走坐卧都可修行

作者: 瘦了34斤的张越 | 来源:发表于2021-06-18 20:10 被阅读0次

说起修行,其实我最早接触应该是在大二的时候,初中同学送了我一本张德芬老师的书《遇见未知的自己》——都市身心灵修行课。

那时候我还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或者说刚开始决定养成读书的习惯。(关于如何从一个只能读进去笑话的人变成一个可以泡在图书馆看一天的人,可参考我另外一篇文章《2019-12-31 如何培养读书的兴趣、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我用了整整一个暑假仔仔细细的把书读了一遍,我记得非常清楚自己还有在书中画图做笔记。开学后,特别兴奋的迫不及待的在操场上给好闺蜜讲了一遍,连续讲了可能有半个多小时(去年她心里有事想不开我还送了这本书给她),而我初中同学送我的那本我依然还在珍藏,无论是毕业还是工作。

说实话,过去了7年时间,里面内容已经模模糊糊了,但是里面的很多理念依然受用,比如吸引力法则。但是最近我又开始读《重遇未知的自己》,平时也听一些关于佛学和修行的书,比如《洞见》《次第花开》《正念的奇迹》。

特别是《正念的奇迹》,与张德芬老师讲的真的是很一致,都强调保持正念。我现在明白了,其实保持正念活在当下即为修行,行走坐卧都是禅。

我们有时候被一件事一个人影响了心情,往往都是因为分别心。其实每一个东西都未必有一个自性,一定是快乐或一定是痛苦,是我们自己的“分别心”赋予了它们这样的概念。这一点很好理解,想一想对待同一件事不同的人完全不同的反应就明白了。

就像是《洞见》里讲的本质主义。人最大的一个幻觉,也就是我们不相信“空”,问题在于我们相信很多东西有本质。本质主义,也是让我们产生贪嗔痴的原因。“贪”是贪爱,“嗔”是憎恨,然后贪爱和憎恨加在一起,导致幻觉就是“痴”。贪、嗔、痴,这就是导致我们痛苦的最重要的几个根源。

印证了那句话~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洞见》是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佛学,一下子让我豁然开朗,原来佛学是一门学科,是佛陀的教育。谁又能说佛陀不是个心理学家呢?而《次第花开》又给我们解读了很多生活的哲理,比如认识痛苦源于恐惧,接受苦和无常。

《次第花开》里我特别喜欢下面三句话,最后分享给大家~

寂天菩萨说:“问题若有办法解决,就不必担心;若没有办法解决,担心也没有用。”

痛苦消失就是快乐。如果人们能够像观察自己的皱纹一样去熟悉自己心念的活动,就不难发现每一个单纯而直接的当下都带着淡淡的喜悦。

修行只是让自己放松下来,不再对抗,有人也把这称为自在。放松是修行的第一课。修行是次第而行,是平凡而具体、每天都在做的一件事,像吃饭、睡觉那样。

最后,希望uu们都能有出离的勇气,改变让自己陷于痛苦和焦虑的不好习惯,在生活中保持正念,活在当下,通过身心灵修行获得更美好的生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保持正念活在当下,行走坐卧都可修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adly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