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摘抄《才不惊天动地,却是抱朴守真》

摘抄《才不惊天动地,却是抱朴守真》

作者: f57b42734ec0 | 来源:发表于2022-12-16 20:50 被阅读0次

小乔是庐江县人,今安徽省潜山人,东汉未年三国时

期的知名美人。生年不详,名不详,乔其实是姓氏,并不是名字。小乔的父亲,是中国东汉末期,一带的望族桥公。

小乔最早的记载出自《三国志.周瑜传》:

"策欲取州,以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从功,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

乔。

这是小乔在历史上第一次出场。

公元199年冬,孙策攻皖城,派周瑜为先锋,一举得胜。孙策听说江北二乔有着倾城之貌,于是带上周瑜,到皖城东郊的桥家,慕名前往求亲。这个桥本来是桥梁的桥,但后面被误传成了现在的"乔",也就一

直沿用下来了。

之后孙策和周瑜分别纳了大小乔,但是关于"纳"这个字,史学家通过考证,孙策与周瑜的家世和年纪,根

据古代早婚习俗来推断。

那个时候孙策和周瑜应该都已经成婚了,所以大部分史学家认为大小乔是,因为古代才用纳,妻子是用娶。

小乔在历史上第二次出场,是著名的赤壁之战。公元

208年,曹操派人送信给孙权,希望他主动投降,否则将派大军讨伐。

那时东吴大臣分为两派,以鲁肃为首的主战派,和以张昭为首的劝降派。

孙权主战,但是他担心现有军力不足以对抗曹操。鲁肃劝说孙权召回进兵阳的周瑜,并联手刘备,共同对抗曹操,孙权采纳了鲁肃的建议。

刘备受邀到达东吴,为了打消孙权的顾虑,他派诸葛亮前去劝说。

诸葛亮假装劝降,特意提了曹操儿子曹植的诗:"揽二乔于东南兮,朝夕之与共。"劝说周瑜,只要说服孙权送出大小乔,就可换来和平。

大乔是孙权哥哥孙策的遗媚,而小乔已经被周瑜所纳。周瑜听后勃然大怒,今日送心爱之人求和,他日要送什么求和呢?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周瑜对小乔的真心维护。

周瑜去世后,求亲的人络绎不绝,世人本以为,以小乔的美貌和才情,二嫁是无可厚非的。

但是小乔下定决心为周瑜守寡,她决定倾尽全力照顾三个孩子,将周瑜藏在心里。

小乔在教养孩子方面,非常用心,请知名的大儒给孩子们上课。

因为周瑜是武将,还特意请了骑射师傅教导功夫。小乔把周瑜生前留下的军事典籍整理归纳,传给他的两

个儿子。

长子周循最像父亲,在骑射和兵法方面都很擅长。后来周瑜的长子周循,娶了公主,封为骑都尉,颇有父亲周瑜当年那种儒将之风。次子周,娶了宗室之女,封了都乡侯。周瑜的女儿嫁给了孙权的儿子孙

登。

见孩子们都有了好的归宿之后,小乔就回到了庐江,守在了周瑜墓地附近,每天去看望周瑜。

这里是周瑜的故乡,她向周围人打听他年轻时的趣事,在这里到处都是周瑜的身影。让她仿佛又回到了年轻时候,陪伴周郎的日子。

她还提前为自己选好了墓地,在庐江县西门绣溪河畔,真武观西四百步。

在一个平静的夜晚,四十七岁的小乔,病逝于

安葬于她提前选好的墓地,这里与城东周瑜的墓迪遥相望,小乔终于可以与爱人永远相守了。

相关文章

  • 抱朴守真

    菜根滋味知君惯, 潭水交情爱我深。

  • 抱朴守真

    传家有道惟有厚, 处世无奇但率真。

  • 书法——抱朴守真

    老庄抱朴守真的思想主张生命价值追求与物质生活方式的统一,对于当代人因物质与精神追求失调、自我认知偏差等原因产生的心...

  • 【七律•接龙诗】

    七律•接龙诗 文/素心蘭 只记恩情不记伤,苍茫大地几炎凉。 才怜枝上梅生蕊,又见山间菊泛黄。 抱朴自然无妄念,守真...

  • 抱朴守拙,淡然真味

  • 人活到极致,一定是朴与拙

    抱朴守拙,涉世之道。 朴,是本性;抱朴,即恪守初心。 拙,是愚拙;守拙,亦韬光养晦。 抱朴守拙,是一以贯之的道,也...

  • 书法作品

    抱朴守真 【解释】:抱:保;朴:朴素;真:纯真、自然。道家主张人应保持并蕴含朴素、纯真的自然天性,不要沾染虚伪、狡...

  • 做人做事

    抱朴守拙,勤俭节约

  • 虎行似病:晋文原则(82)

    虎行似病。胆怯,才有大勇气。守拙,才一往无前。 一切都会回归本质,抱朴守拙,用笨功夫,不抄近道,耐得住寂寞,厚积薄...

  • 抱朴守拙,玩物不丧志

    入冬,当喝熟普,数泡后取一小撮金桂佐之,秋冬气息扑面而来,氤氲缭绕里,顿时,世事的无常,亦与我无关,只不过是尘世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摘抄《才不惊天动地,却是抱朴守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ahjq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