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的家庭总是备受瞩目,伊能静在近一次与鲁豫的访谈节目中,首次谈到自己失败的婚姻,谈到自己没有存在感的童年,让我们对原生家庭的影响也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是我们却大都又有着相似的感受,有着一些灰暗的,一直难以被别人和自己所理解接纳,似乎根本无处安放的感受,我们或恐惧或胆怯或愤怒或自卑,我们为之发狂却又找不到源头。成因不去,结果自来,过去的并不都是过去了。《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给出了我们答案,其实这些感受都是来自自己的家庭,主要来自自己和父母的关系。
《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这是一部堪称经典的家庭心理疗伤之作。苏珊.福沃德博士在该书中介绍了自己在工作中接触到的大量真实案例,分析了各类“有毒”父母的所作所为,以及这些行为如何伤害了子女,并持续影响和幸福子女成年后的生活。当然,作者的主旨并不在于控诉这样的父母,而是在于传授具体的策略,使那些受过的或者仍在承受父母伤害的人们,获得勇气和力量,从与父母的负面关系模式中解脱,恢复自信和力量,得到自由和幸福。作者苏珊.福沃德是国际知名的心理治疗师、演说家和作者,这本《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一书,荣登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的榜首,目前他的作品已被翻译成15种文字,在全球发行。另一位作者克雷格.巴克,曾与苏珊.福沃德合作过多部作品,如《执迷:如何正常的爱与被爱》《金钱魔鬼》《对天真的背弃》等,《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这本书由现代著名的心理学家武志红作序。
《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这本书,语言平实,通俗易懂,较实用。我们知道心理学的派别很多,各派出版的书籍数不胜数,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早期所谓内省派或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的意识派等专门观察心理或意识的状态,他们的著作可以说是和日常生活很少关系,语言晦涩难懂,对大多数不研究心理学的人其实完全没有兴趣。而《原生家庭》这本书更关注人的行为以及整个的基本的人格问题,语言平实易懂,案例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事例,对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都有指导意义,更加适用。
人们总习惯于忘记过去,战胜自己。潘光旦先生说:一种心理的产生和别的事物一样,一定有它的因缘,如能把因缘祛除,则其果不革自去。毛泽东也说:看一个人的现在,先要看一个人的过去。因此过去最不应该被忘记,它是我们心理产生的根源,也是前进的源头。《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这本书第一大部分即是从根源上来了解人的各种心理产生的原因。这部分主要介绍有毒的家庭行为模式。没有家庭是天生完美的,也没有父母是天生完美的。能够满足孩子所有情感需要的父母是不存在的,偶尔向孩子发脾气也是正常现象。但是如果父母的负面行为是持续存在的,始终支配着孩子的生活,这些父母就是伤害型的“有毒”的父母了。有毒的家庭体系内部是混乱的、困惑的,有毒的父母对孩子往往也是“父母责,须顺承;父母叫,须静听”是以自我为中心和利己的。在《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一书中详细介绍了“有毒”父母的类型。
l 无不是的父母---这类父母主要是以“爱”之名制造痛苦,而孩子却通过极力否认、合理化父母的错误、迁怒来掩盖真相,自责、自我否定,进行心理防御。
不称职的父母---孩子大多担任了与他年龄不相称的责任而感到力不从心,从而产生负罪感、失败感。他们用别人的感受来定义自己、隐藏自己的真实感受,无法界定自己的身份。
操控型的父母---通常以自我为中心,通过比较子女们、伪装关心、直接控制:威胁恐吓羞辱或以能力不足作为不实理由来控制孩子,使孩子感到内疚,以维护自己的面子,掩盖自己的无能。
酗酒型的父母---有暴力虐待倾向,整个家庭为了掩盖父母酗酒的事实,会产生一种扭曲的关系,孩子不认账、说谎话、找借口。
身体虐待型的父母---父母对冲动极度缺乏控制,为了对抗压力、发泄情绪对孩子进行身体虐待。孩子很难产生安全感、信任感、恐惧、迷茫、困惑甚至憎恨自己。
言语虐待型的父母---这类家长经常对孩子的外表、能力以及作为人的价值进行语言层面的攻击。被语言攻击的孩子很容易养成畏首畏尾、习惯放弃的自卑心理。
性虐待型父母---这样的伤害太过巨大,往往一次就足以给孩子的感情造成重创。
我们无力改变父母对我们做的什么,多年的封建愚孝对我们产生了太多的影响。中毒的子女会自觉不自觉为父母的虐待而自责,成年后自尊心受损,由此引发自我毁灭的行为。但是我们不能自暴自弃,要竭尽所能减少父母对我们的影响。苏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怎样弥补自己的性格缺陷》一书中也给我们提供了摆脱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的方法。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要进行自我界定和对峙。
自我界定就是要拥有自己的信念、情感和行为,我们既是家里的一份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需要做自己。但这并不是说我们要无视别人的情感,无视自己的行为对别人产生的影响,我们要在自己和别人的情感之间找到一种平衡。将自己的需求和父母的要求区分开来,以自己的愿望和需求为出发点来做决定。而这些对一个有过度责任感的人来说是不太容易做到的,技巧就不可避免,这个技巧便是非辩护性回应,即用温和而坚定的方式来表明自己的立场。
对峙---一劳永逸地克服直面父母时的恐惧。在这一章中,苏珊.福沃德博士说他一直鼓励大家与有毒的父母对峙,理由很简单,因为对峙有效果。要将自己对父母的愤怒表达出来,自己对父母的要求说出来,让父母承担属于他们的责任,我觉得这一点不太容易做到,但这确实是一种主动采取积极行动的措施。家庭会复制,有害的信念会在不知不觉中从祖父母传给父母,又从父母传递给孩子,代代相传。如果不想办法解决自己与父母的恐惧,愧疚和愤怒,那么我们就会把它迁移到自己的配偶和子女身上。
我们不能以愚孝的教条主义来束缚自己,父母也是凡夫俗子,也会有错的时候。所以我们要勇敢的直面自己的恐惧,直面父母。健康的家庭都是相似的,有毒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不能说我们所有的心理和行为问题都来自自己的原生家庭,但是《原生家庭---如何弥补自己的性格缺陷》这本书确实能让我们更深刻反省自己内心的真实冲突,为我们蒙尘的心灵打开一扇追求自由和幸福的窗户,也为我们有效教育自己的儿女做了参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