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我最近碰到几个创业的朋友,他们跟我吐槽,为什么合伙人都不肯出力?
我问他,那你做了什么?
他说,我把大家聚在一起,希望大家各自贡献价值,然后一起就做成一摊事。
我问,那这个业务你想好怎么做了吗?你把业务模式有没有推演一遍?
他说,想好了。但是我也不熟悉,所以我希望找到合伙人跟我一起想明白,然后一起趟通这条业务。
我明白了,他不清楚创始人跟合伙人的区别。
创始人是领头人,合伙人是追随者。让追随者出力,领头者没点本事是做不了的。
在我看来,有资格成为创始人,首先得是一个特别明白人,第一步就需要特别明白自己的定位。我将创始人分为,资源型、业务型和决心型来展开创始人定位。
2
资源型
资源型创始人,就是能拿得出钱或者核心人脉资源的人。
比如他自己能融到一笔钱,或者凭人脉关系能拿到了某个项目,那他招兵买马搞事情,就顺理成章,一堆人愿意为钱为事跟过来。他既然是资源的掌控者,那么他就有决定利益分配的权力。如何让这群人更好的聚成一个团队,就需要有智慧去有效的利益分配。拿出现金还是股权来,去招募和管理自己的合伙人。
这类创始人,就需要起码有两大能力:1、融钱的能力,要么自己本来就有钱,要么有本事借到钱,要么能忽悠到投资人的钱,总之有搞定钱的能力;2、要有本事分钱的能力,比如按什么比例分配股票,分配薪资,分配项目分红的能力。
这两个能力缺一不可。没有融钱的能力,没有人会幼稚的假想你有资源。融到钱,不知道怎么分配,那这群人也不会死心塌地的跟。
对照这个能力,很多自认为是资源型人的创始人,就太不自知了。
3
业务型
对于很多上班族,辞职出去创业,没钱没项目没人脉资源,勇气可嘉。那他凭什么来能把人聚起来呢?
那就是他业务掌控能力突出。
他想明白了一摊业务,只是还没有钱而已。但是这摊业务,可以聚几个人一起来干,投点小钱,投点时间。大家因为相信他的业务掌控水平,相信他搞这摊业务未来的发展空间,愿意一起扛风险来干。我将这类创始人称为业务型创始人。
业务型创始人,那就得在业务模式上思路清晰,有掌控整个业务链的能力。如果全链路暂时不清晰,那需有将业务推演清晰的能力,一路上经得住各种挑战。
这种推演,先得在头脑里过一遍,每个环节都有合理的解法。从全业务逻辑上能完整推演下来,才算想明白了一摊事。
如果某个环节上想不明白,他可以咨询专业的人,来局部的解决某个环节的问题。比如运营,技术。他不懂,就让更懂的人进来帮助他思考。但是无论如何,他是需要具备独立思考全部环节的能力,不能想到请一个人想解决全局的问题,那是创始人自己该干的事。
没有整个业务全链路把控的能力,没有资格做创始人。
业务型创始人,没有资源去吸引合伙人,只能靠业务的愿景去吸引他们。需要鼓吹未来会有多么多么好,未来会多么多么牛逼。对个人、对社会有什么什么价值,能创造什么什么影响。这些都是他可以用来吸引合伙人的理由。
在这些愿景下,他再给出诱惑的股权和激励,那么聚合一批人也就顺利成章了。
我们看马化腾早期,似乎也没有想明白QQ未来变现的思路。但是他想明白了“无线网络寻呼系统”这摊业务,才能聚合合伙人参与的。
除了资源型和业务型,还有没有一类创始人呢?
比如刘邦,既没有钱,也没有想明白搞革命的路径,只是有一帮朋友,他靠自己的信誉拉起一帮朋友。
的确在我身边就有些朋友,没钱没想明白干什么,但是就是有一群伙伴。伙伴们认为应该可以一起搞点事,于是就搞起来了。那他凭什么聚合大家呢?
凭人品,凭决心。
4
决心型
创始人的决心,就是他创业要损失的代价。他付出的代价越大,那么他表达的决心就越大。
这,就是创始人拿出来的投名状。投名状,让那些有信任关系的朋友们,愿意跟他一起扛风险。
刘邦搞革命,就是要被杀头,诛九族。这个投名状他立了,其他人就会心甘情愿。如果他搞革命,给自己私留了一个活着的后路,但是让跟他的人冒死,那别人怎么会心甘情愿跟着干?
上面谈到的资源型和业务型创始人,都遵守决心的道理。
决心,还通过信念体现出来。
为了干成这件事,创始人表现的如此坚毅,如此自信,如此痴狂。这种信念是能感染人的,让跟的人有底气十足。倘若创始人很容易被几个小挫折打击到了,那别人也不敢跟。
我认为一个兼职的创始人,是没有资格去带一个真正的创业团队的。因为他损失的代价,不足以吸引别人全情投入。不过,他可以通过项目的方式让大家一起合作起来。
兼职创业者,只能是项目合伙关系。而创业,就是股份合伙关系。前者就像谈恋爱,谈不好就可以分,没什么代价。后者就像结婚,离婚是有很多潜在代价的。
5
最后说一下创始人的胸怀。
创始人定位好了以后,就需要引入合伙人。可是他如果面对一个更优秀的合伙人呢?
思考一个简单的问题就行,牛逼的合伙人自己就可以创业,干嘛跟你呢?
牛逼的人没有钱,你有钱,啥都不说了。
牛逼的人没钱,你也没钱,那你得把事想清楚。
为什么创始人要自己把业务想明白?因为一开始创始人和合伙人的关系是很难达成共识的。没有人甘心成为对方的跟班。如果谁有本事把业务想明白,要么你是创始人,他是合伙人。但是他比你牛逼,把业务想的更清晰,那他是创始人,你作为合伙人。
没有这种让贤的胸怀,是吸引不了强大的合伙人参与的。
一条风险重重的创业赛道,创始人要不要找到牛逼的人参与?
想明白了一摊业务,不让牛逼的人来做,那图的是什么呢?是想做成事,还是想过过当老板的瘾?如果找得到优秀的人,却不去找,那这个创始人水平不够,创业失败是大概率事件。创业找合伙人人,不要去找一个相对优秀,美其名曰最适合的人。这是一种很错误的思维误区。
如果早期这摊业务太小,该不该考虑不需要让更牛的人进来?
这不是自己能去考虑的问题,而是这摊业务根本就吸引不了牛逼的人进来,想了也没辙。俞敏洪创业时感叹一开始就让王强和徐小平进来,那新东方学校做不起来。我觉得,他当时是根本请不动两位大神来。
请得动你能找到的最优秀的人成为合伙人,决定你这条创业的赛道能走多远。
然而,很多创业者却认为随便找个人,就能一起搭伙搞事情。那要么说明这个事情本来没啥价值,要么说明这件事情很容易被人取代。
与其被别的创始人取代,不如去找到更优秀的合伙人,让其他创始人绕道走。
-end-
作者:曹涛,曹丞相,跨界产品经理,互联网追风人。爱好产品管理、创意战略、商业分析、领导力认知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