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孩子只是一味追求考场上的答题速度,结果题意未看清,导致成绩不理想。现在的考试,一是题目数量多,二是题型变化大。因此能否审清题意,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审题是解题的基础,也是开启难关的钥匙。在考试中,因看错题目而“差之毫厘,谬之千里”,或看漏试题所提供的条件而发生解题障碍,或不按试题要求作答而白白丢分的现象有许多。因此家长应该告诉孩子所有考试,包括平时作业都要认真审题,审题要力争做到:
(1)审题要“全”。
审题时要全面看,决不漏题。有的孩子在遇到难题时,会暂时不做,想在做完其他题目后再做那道题,可是最后却把那道题忘了;有时一道题目有多个问题,可有的同学只做了题目的第一问,把其他的都漏掉了。所以到最后要检查一下有没有漏题现象。
(2)审题要“细”。
审题要细心,决不要马虎看错题目。如题目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有的同学却看成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从而得出了错误答案。结果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还要细致,看看背面有没有题,如果翻页,要连接的上,每一个文字、数字、字母、符号、图形都要看细,不要把B角看成D角,不要把ACB角看成ABC角等。要仔细的观察,咬文嚼字反复推敲,不漏误任何一个微小的细节。
(3)审题要“准”。
审题要准,不要看错题。由于试题所提供的条件,往往具有较大的间接性和隐蔽性。所以审题时就必须深入试题,认真研究,仔细推敲,努力挖掘试题中所隐含的细微因素,尤其是要认真剖析题中的条件和要求,明确他们之间的关系。审题时要看准题,特别是对那些有“埋伏”的题。要看清这些题属于哪些知识范围,琢磨这题与过去做过的题有什么异同。最好能站在老师的角度审题,看看这个题是在考你什么知识、能力,考你哪些概念,考你哪种技能,可能有什么“埋伏”,这样就能分析出题目的要害,找到解题的方法。
(4)审题要看“懂”。
不要还没真正理解题意就做题。要看懂,起码要审以下几个方面:
•审文字叙述,排除术语、概念等方面的障碍。
•审未知,搞清楚题目要求什么,弄清解答未知的条件是什么。
•审已知,搞清已知条件是什么,已知数据是什么。
•审已知与未知的关系。
(5)审题要“稳”
审题要尽量做到稳一点、慢一点。审题时要逐字逐句看清楚,力求从语法结构、逻辑关系、数学含义等各方面真正看清题意。有些题目未明显写出的,也要分析出来。只有细致审题,才能从题目本身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这一步不要怕慢,要稳。审题时,应尽可能多念几遍题,起码要看三遍:
•把题看懂。看看问的是什么,给了什么条件,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站在老师的角度审题,琢磨老师考什么,为什么这样出题;
•看看题里有没有陷阱,尤其是简单题。
![](https://img.haomeiwen.com/i12092773/18e52f95c521f2ea.jpg)
我是付老师,专注于中小学课外培训、家庭教育12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