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40心理学 | 认知地图

作者: PMida | 来源:发表于2019-02-22 08:10 被阅读28次

结论:老鼠也有认知地图,可以走出迷宫。


加利福尼亚大学心理系教授爱德华·托尔曼提出

“心理表征”——认知地图。举个例子:两个位置经过的路线所组成的图画。

刺激——反应学习理论,这一理论直接无视不能直接观察的心理活动。

理论假设:

以老鼠走出迷宫的实验为基础,相信老鼠在走出迷宫的过程中,在头脑已经建立类似环境地图的东西,不反对这个过程是受(刺激-反应)的观点,接受这种刺激并且由于这些刺激导致了实际中所出现的各种反应。

有机体形成的认知地图,不是一种从A点到B点到C点····再到Z点的序列地图,而是一种广泛的、更综合化的概念化地图,他是生物有机体在大脑中形成一种认知“局势”。

社会环境所形成的综合地图对人类而言是有益的,而内涵单一的序列地图则可能会使人陷人消极状态之中,如心理疾病或偏见和歧视等。他的推论是建立在与上述研究有关的一些发现的基础上的。他发现,当老鼠有过分强烈的动机(如过于饥饿)或者受到过多挫折(盲巷太多)时,它们倾向于形成内涵单一的序列地图而不是如前所述的综合认知地图。托尔曼承认他不是临床心理学家或社会心理学家,但他仍把他的上述观点看做是对一些社会问题的一种合理的解释。

一点想法

希望我们面对人类世界这一个上帝赐予的“大迷宫”,我们必须是我们的孩子和我们自己,处于能激发适度动机而没有多余的挫败感的最理想状态中。

所谓“认知地图”,就是一个人看问题的价值框架。每一个事实都要放进自己的这个框架,才能获得意义,每一个行动,都要在这个地图里有方位感,才能有着力点。认知地图甚至比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原因。

但是,到了现代社会,这个问题变得空前严峻起来。社会网络变得越来越复杂,复杂到了,几乎有无穷多的层次,每个人身处的层次也不一样。我们天天生活在一起,但每个人心里的认知地图是千差万别的。

这就造成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很多达成共识的手段没用了,比如争论就变得越来越无效。本来,争论是人和人之间达成共识的最有效的手段,所谓“真理越辩越明”。但是因为认知地图的大小不一样,每个人在自己这一层看到的事实,和其他人看到的事实都不一样,已经不能简单用对的和错的来区分他们的高下了。

举个例子,在公司的日常决策里,每一个动作在不同的地图里对应的效用是不一样的。有的人,看到的是对具体产品和服务的改善,有的人看到的是办公室政治,有的人看到的是竞争对手,有的人看到的是行业演化,有的人看到的是跨行业的机会,有的人看到的是资本市场,有的人看到的是全球资本市场。

那一个动作,什么叫对?什么叫错?就很难说了,而且通过争论也很难达成共识,关键看每个人手里拿的地图是啥。

相关文章

  • 28/40心理学 | 认知地图

    结论:老鼠也有认知地图,可以走出迷宫。 加利福尼亚大学心理系教授爱德华·托尔曼提出 “心理表征”——认知地图。举个...

  • 5本心理学书籍,让你更加了解意识

    导读:5本心理学书籍,让你更加了解意识。《心理学与生活》《认知心理学》《情绪心理学》《改变心理学的40个研究》《探...

  • 托尔曼

    爱德华·托尔曼,20世纪美国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目的行为主义的创始人、认知心理学的先驱、认知地图理论的...

  • 第28本书:《认知天性》

    第28本书:《认知天性》11位认知心理学家耗费10年心血总结出的人类普遍学习规律,心理学与脑神经科学的前沿研究成果...

  • Tyger英语认知地图

    成人和孩子的英语学习最大的不同是?Tyger的答案:“英语认知地图”。地图相同,建构过程不同。 所谓“英语认知地图...

  • 认知地图

    罗振宇说他们的知识服务就是要让我们多一些观察这个世界的维度,今天吴伯凡提出了盲维的概念,盲维的意思是我们缺...

  • 认知地图

    前两天逻辑思维有一节课,罗胖说他创业这几年,有一个越来越深的感受——一个人最重要的竞争力是啥?就是他的“认...

  • 认知地图

    现在已经离不开导航了,不管上班还是下班没有导航都不敢开车。平时没事的时候我也喜欢看看地图,只需两个手指轻轻滑动下就...

  • 认知地图

    有一天我意识到,人很容易被自身的环境所限制,因此古人才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然而这两种方法并不是始终有效的。一...

  • 认知地图

    周末的早上,早早醒来,昨夜的时候,天气有点热,迟迟不得入睡,失眠了,醒来后,躺在床上发呆,然后就起身想看书,翻看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8/40心理学 | 认知地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amc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