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已经融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今的人们,基本上一天多半时间是跟互联网打交道。但是在现实生活的人,到了网络世界却成了判若两人。为什么平时看上去很斯文的人,到了网络世界却成了“网怒狂”呢?
先说说什么是“网怒症”。大家都听说“路怒症”吧,估计开车的人都或多或少有点“路怒症”,也很好理解。平时我们开车的时候,遇到加塞的、不遵守交通规则的,随意超车等等行为时,即使平时脾气再好的人,也会在心里发怒;如果遇到脾气暴躁的人,直接就开骂了,这就是“路怒症”。
同样,“网怒症”也是类似,网上的“地域黑”,两明星粉丝互掐等等行为,都是“网怒症”的表现。这里面有不少人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喜欢骂人的,都挺斯文的。可是,到了网络上就变成了犹如骂街的泼皮无赖。为何反差如此之大呢?
第一,安全感。谁也见不到谁的面,通过互联网这个媒介就可以开骂,不用担心别人揍你,报复你;互联网彼此都是使用昵称,也就是匿名,所以谁也不认识谁。这样,就不用背负道德的指责,也不会影响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人模人样。网络的这种隔离感,让自己很有安全感,可以毫无顾忌的“畅所欲言”。
第二,正义感。对同一个事件,看法不一样,这很正常。但是每个都觉得自己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指责事件当事人,甚至谩骂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这就有些正义感泛滥了。有正义感是好事,前提是得明辨是非善恶。
第三,凑热闹。这一点,在现实生活中体现的淋漓尽致。网络世界也不例外。一旦出现所谓的“热点”,大家就一哄而上。也不分青红皂白,上去就是一通乱骂。其实,大家也不在乎对错,只是想去凑个热闹,就图个乐。这就是从众心理,看到大家怎么做,也就跟着去做。自己也不去了解事实真相,盲目跟风。很容易被心怀不轨的人利用,成为网络暴力杀人的一把刀。
第四,情感发泄。现实生活遇到压力,无处宣泄,就到网上释放自己的情感。逮着谁怼谁,看到谁骂谁,不需要理由。有时候,在网上看视频,弹幕里就开始了。动不动就因为喜不喜欢这个明星开骂,要不就是地域之间互骂。你说都是中国人,“相煎何太急”呢。
第五,领导欲。有些人天生就有领导欲,结果现实生活需要不了这么多的领导。没办法,只能去网络过把瘾。组织对骂,组织攻击的人,看来都是想在网络世界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
第六,裹胁。如果多数人都参与了,你作为社群的一份子。如果不参与,好像自己背叛了组织一样。自己内心会有愧,同时也会遭到孤立。从而导致你不由得不去。
当然了,“网怒症”的原因有很多,这是一个社会现象,需要更多的深入研究。那么,怎么治疗“网怒症”呢?
第一,堵。网络实名制,实践证明是很有效的;同时言论审核制,也能控制不文明言论的传播;言论负责制,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每个人应该对自己的言论负责,违法必究;黑名单制,对那些违法违德的行为人,直接禁入;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提高不文明行为的成本,堵住“网怒狂”的嘴。
第二,疏。建立专门的吐槽平台,与公共媒体隔离,与主流社群分开。大家只是上去吐槽发泄,阅后即焚;彼此不能联系,没有私信;也不能分享内容到主流社群等等技术手段。同时建立辟谣,还有网络心理专家,对其心理问题进行疏导。
总之,疏堵结合,大家一起努力,共建文明网络社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