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树良所著的《专业的力量》一书,为我们带来了成为专家型人才的不同视角的分析,本书共13.7万字,简单整理如下。
随着接触的人多了,慢慢你会发现,在职场,有些人年纪轻轻就已经能独当一面,做事有成效,领导认可,同事尊敬,拿着很高的年薪,甚至猎头也围着他们转;相反,我们也会见到有些40岁、50岁的人还在跟年轻人抢工作,他们工作成果一般,讨论问题啰哩啰嗦,毫无效率,凭着年龄和老面孔混迹于“江湖”。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差异呢?
有的人说是努力,但问题是我们身边的多数人都很努力,不努力的人只是少数,而且你也不知道那些少数看起来不努力的人背后究竟是否努力。
有的人说是经验,如果经验是决定性因素的话,那么年轻人哪有机会?现实是我们经常见到年轻人把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有的人说是学历,可统计显示学历高的人并不一定都做得很成功,也有很多出身一般,甚至辍学、肄业的人,却做出了很大的成绩。
既然上面这些都不是真正的答案,那么答案究竟是什么呢?
答案是“专业”的能力!也就是说在自己领域成为专家的能力。
我们看到的有成就的那些精英们,通常专业能力很强,他们是各自领域的专家,做事有逻辑,有方法,能够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并能持续自我突破。
具备专业能力可以独当一面,可以拥有高薪金,这种人人羡慕的能力要如何习得呢?
在多数工作领域,要想成为专家,都要有四项基本功,即逻辑与框架能力、讲依据的能力、对标的能力和价值输出的能力。
(一)逻辑与框架能力
所有能力的构建都需要归纳总结。我们每个人可能凭着自己的本能和经验都会做一些归纳,但多数人可能并没有想过正确的归纳应该怎么做。
正确的归纳方法就是做好三个环节,即分类、排序和找关系,归纳之后的形式通常会是一个金字塔式结构。
同时,我们也要构建自己的系统领域知识。先精通一个小的领域作为根据地,再延伸至其它领域。
(二)讲依据的能力
成为一个具备专业能力的人,要以事实为依据,用事实做判断。首先要有讲事实的意识,其次要有讲事实的方法。
专业人士以事实作为依据,通常有三点需要掌握。
第一,所掌握的“实”是不是有出处,出处是不是权威。当前,我们济在一个信息冗余与信息匮乏并存的环境中。说信息冗余,是因为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接收到各种新的信息。各种APp都在向我们推送信息,各类媒体也在海量增长,各种大部头的资料也不在少数。另外,根据信息来源的主体的权威程度,也可以初步判断信息的可靠程度。比如,大型媒体发布的信息通常比论坛里发布的帖子更具可信性。总之,我们对事实的采用,既要通过其出处来判断,又要根据事情本身的可信程度来判断。
第二,断章取义的事实不是事实。所谓的客观事实,首先要具有完整性,任何事情都不是孤立的。比如网上有一个帖子《那些被断章取义的名人名言》很火,文中提到,我们从小学到的是“天才就是99%的汗水+1%的灵感”,但实际原文是“天才是99%的汗水加1%的灵感,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99%的汗水都重要”。这样的例子
不胜枚举,但作为专业人士,必须要意识到,片面的、断章取义的事实并不是事实。
第三,事实要用稽核思维去验证。我们所了解的事实通常并不是
一手信息,而是听来的。即使自己是事实的直接掌握者,也会由于观察角度、立场等方面的原因造成自己所了解的并不一定是真正的事实。这时就要用稽核思维去验证,从多个角度去还原真正的事实。这就跟警察破案是一个道理,仅凭一个证据很难进行判断,需要多个证据形成证据链才能更准确地把握真相。以事实为依据,不能为了依据而找依据。
(三)对标的能力
我们要结合自己的资源、自身的优势、劣势,通过对优秀元素的对标,可从局部对标,也可从过程对标,又或者做类比对标。
从阅读的角度来说,同一群人读人物传记,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收获呢?
有的人看成功人士成长路上遇到过哪些问题,他们是如何解决的,我们通过对标学习他们的成长路径,而不是单纯的学习他们成功后的当下行为特征。
对标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激活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只有那些能激活的知识才是自己的知识,才能更好的被应用,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四)价值输出的能力
价值输出是我们现在很多人意识到的能力。价值输出可以给别人带去价值,可以对别人有所影响,当然你能影响多少人,你就能有多大的成就;价值输出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并应用知识;价值输出可以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过程可能从模仿到创新。当然,模仿不能看热闹,而要学会看门道,要深刻理解表达者传递的信息,要能突破自己的认知水平,要把想表达的内容细化成可操作的内容。
反证和自检是非常好的方法。在解决问题前先不断的问自己“为什么”,有意识地给自己举反证;列清单,可以更好的自检,因为人的大脑记忆能力是有限的,清单可以避免很多的错误发生。
具备了上述的四种能力,你就离专业型人才更近了一步,我们一起努力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