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生旅途
《论语》学而篇10

《论语》学而篇10

作者: 清风8351 | 来源:发表于2022-02-11 08:24 被阅读0次

    【原文】

    子禽①问于子贡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③?”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④异乎人之求之与?"

    【注释】

    ①子禽:姓陈名亢,字子禽。孔子的学生。

    “南顿侯”陈亢(约公元前508——前430)字“子禽”,又字“子亢”,春秋时顿子国(今项城市南顿镇)人。他十八岁入孔门,后随孔子到卫国(今河南滑县、濮阳一带),以儒士身份,留在卫国做了官。河南郡志记载, 北宋大中祥符元年 (1008年)宋真宗赠封孔子为“玄圣文宣王”,陈亢同时被赠封为“南顿侯”;明嘉靖九年(1530年),明世宗封孔子为“至圣先师”,陈亢被陪祀于孔庙。

    陈亢做官,遵循的是无为而治。明代学者顾龙裳《公堂清燕》诗中,有“缅想鸣琴治邑时,雍容雅化坐无为”,就是写陈亢在卫国当官的时候,专施德化不用刑罚、公堂抚琴、“无为而治”的情景。

    ②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比孔子小31岁,是孔子的学生。

    端木赐(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56年),复姓端木,字子贡。儒商鼻祖,春秋末年卫国黎(今河南省鹤壁市浚县)人。孔子的得意门生,儒家杰出代表,孔子十哲之一,善于雄辩,办事通达,曾任鲁国、卫国的丞相。还善于经商,是孔子弟子中的首富。

    “端木遗风”就是指子贡遗留下来的诚信经商的风气,成为民间信奉的财神。子贡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之风,为后世商界所推崇。

    ③抑与之:抑,反语词,可作“还是……”解。与之,(别人)自愿给他。

    ④其诸:表示不太肯定的语助词,有“或者、大概''的意思。

    【翻译】

    子禽问子贡说:“夫子每到一个国家,一定能够获得这个国家的政事。究竟是夫子自己请求国君告诉他的呢?还是国君自己情愿告诉他的呢?”子贡说:“国君认为我们的老师有‘温良恭俭让’这五种美德,所以每到一个国家,这个国家的君主,就会主动把一国的政事告诉老师,向他请教。哪里是老师请求呢?若要说是老师请求,那末,老师大约也和别人的请求不一样吧!”

    【解读】

    本章是通过子禽与子贡的问答,从侧面反映出了孔子光辉的人格。子贡对孔子的评价中,带有学生对老师的敬仰之意,却也客观地道出了孔子修养境界的高低。看似简单的五个字,却是儒家做人做事的精要所在,孔子也是基于此才取信于各诸侯国的。

    政事本身是一个国家的核心问题,关系着国家的兴衰存亡,以及人民大众的生产、生活,与每个人都有关联。所以,各国政治及经济情况,被不少统治者视为国家机密,一般人很难知晓。孔子所到之处,却能很快了解到各国的政治动向,子禽很奇怪,故有此问。子贡没有正面回答子禽的问题,而是描述了夫子的人格风采,从另一个侧面给出答案。子贡认为,夫子的人格已经达极高的境界,各诸侯国的君主,不管对他的政治观点赞不赞同,但对他积极求治的善意,还有他的崇高品德是高度赞同的。所以,这些国君对孔子是高度信任的,愿意向他公开国家机密,乐于和他探讨如何安邦定国。孔夫子得闻各国政务,了解各国实情,靠的是做人的修养。

    所以,做人之道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才能取信于人,获得别人的尊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学而篇1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apbk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