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
钱,并不是你的终极目标

钱,并不是你的终极目标

作者: 三世织 | 来源:发表于2018-09-20 17:18 被阅读1次

    真正的目标,是幸福感。

    人与外界的连接,是通过感观实现的。看到漂亮的女生,荷尔蒙就会上升;吃到儿时熟悉的味道,心里会感到暖暖的;闻到花香,心情就会舒畅……相像一下,能整天都被这样的感觉围绕,日子肯定相当美妙。于是,这个时候,我们才需要钱。有了钱,就直接搬到明星云集的加洲橘子郡,每天空运家乡土特产,在自家后花园种上白鹭花、银扇草、好望角茅膏菜。

    这些感观感受,就是幸福感了吗?

    我们大部分的人,都没有赚到自己满足的“钱”,也就没办法验证到底有了足够的钱的生活,是否就是我们一直追求的所谓“幸福”。没办法验证,也就有可能咯,所以继续以钱为目标。

    但很抱歉,这是不需要验证的,前人早就告诉我们,“天天吃,吃龙肉都会厌”。

    所以,这种感观上的美妙感觉,并不是幸福感。

    闭上眼,回想一下,我们这辈子,有哪些时刻,是让我们一旦触及,嘴角会微微上翘?

    高考拿到录取通知书?跑完全马的第一个奖牌?还是孩子哇哇坠地的一瞬间?

    这些时刻,都有一种通透的,自内向外的洋溢感,心里,是满满的。

    对了,这就是幸福感。

    没有人能拒绝这种感觉。这种感觉的产生,不是通过眼、耳、口、鼻、皮肤这些器官感知的。

    是通过,心。

    所以,幸福感,与感观上带来的舒适感,是有本质区别的。

    那么问题来了,全人类都在为了钱奔波,到头来都得不到幸福感?如果是的话,那么整个人类秩序就是错的了,本文可没有如此大的杀伤力。

    要解决上述问题,首先得探讨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如何获得幸福感?

    我们再回忆一下哪些幸福的瞬间,顺藤摸瓜,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它们,都出现在饱经折磨后。

    备考的没日没夜、跑步练习的汗水和脚痛、怀胎10月及生产的死里逃生……痛苦、难受、身心俱创。

    我们要获得幸福感,必须要挑战自己。

    幸福感,是大自然赋予人类族群的源动力,是对人类挑战自我后的一种嘉赏。这个机制,让人类社会一直在进步。如果感观舒适代替幸福感,那么4万年前人类出现时,和煦的阳光、干净的空气、湛蓝的海水已经足够了,人类也就跟其他动物一样,不可能产生之后的文明与科技。

    自我挑战,包括身与心。更准确来说,应该是体能与智力挑战。

    单纯的体能挑战很容易理解。

    所有的运动,只是要比自己当下的身体状况,要求稍高一点,都是对身体的一种挑战。还是拿跑步做例子,自测一下,自己能连续跑800米,已经脚下有铅、心跳200,那么这个就是自己当下的极限。定个小目标,一个月后跑10000米?目标因人而异,但只要你是真心想去做这件事,身体会很智能地告诉一个相当符合你身体状况的目标。每个人都值得有一项身体的挑战,持续的身体挑战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却能让人一直感受着钱买不来的快乐。

    智力的挑战,才是戏肉。

    这种挑战,难就难在,需要先找准自己的方向,然后在此方向上定一个个合理的目标。学生要考虑学什么,毕业后要思考从事哪个行业。每个人都经历过不同程度的迷茫,选择太多,不知道坚持的是否合适自己。大船在海中央不停打转,是到不了岸的。

      要完成这个挑战,有一条简单的路径:

    (外部的压力)——内部的压力——完成挑战——获得幸福感

    我们需要再明确一点,我们要追寻的,是幸福感,而不要自己真正喜欢的事。很不中听,对吧?但事实上,大部分人终其一生,都不会知道自己真正喜欢干什么。往往更荒谬的是,那些找到的人,开始的时候根本就是埋头坚持不顾一切。坚持着,坚持着,手中这份苦差事,就变成喜欢的事了。如果看过稻盛和夫的《活法》,应该都会记得他老人家鼓励年轻人要“拼命工作”,也会记得自己当时心中一闪而过的不屑一顾。老人家没毛病,忽略他的建议,你就错过了找寻幸福的钥匙。这里要插一句,我们自小的教育,让我们对“工作”二字产生了偏见,觉得工作就是被剥削,有一种天然的委屈感在里面。

    “外部的压力”是可以没有的,但内部的压力必须存在。按句话说,自我内心,必须认可这件事,接纳它,不排斥它。当我们在迷茫期,是没有这份明确的“内部压力”的,所以也就不存在后面的发展;按稻盛和夫的建议,“拼命工作”,工作属于外部压力,但由于我们天然抵触“工作”,从来没有真正把它转化成“内部压力”(没有认可它),后面的路径也同样没法走下去。

    从外部压力,转化成内心认可的内部压力,是惊险一跳。

    这一跳,决定了由心产生的幸福感是否能顺利产生。我们大多数人,从小就习惯接受外来的目标,也就是说,追寻幸福感,大部分情况都是从外部压力开始的。例子太多了。

    对于小孩,家长要求琴棋书画样样精,但更重要的事情,是要考虑,如何让孩子接受“家长”这个外部压力。家长每天声嘶力竭,孩子内心从来没有完成过转化,最终哪怕是挑战成功,对孩子也不会有幸福感可言。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学了钢琴的孩子,发誓这辈子不再碰琴的原因。

    对于大人,我们回到开篇关于“钱”的疑问,我们一直追求赚更多的钱,到底能不能带来幸福感?答案是,可以的。“赚钱”这个动机,能辅助我们心理上更容易接受外部的压力,我无论如何都不认可这份工作,但这份工作赚钱哈!然而,赚了钱,不是一定就能获得幸福感,“赚钱”这个行为,对于获得幸福感这件事,既不是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它只是一个辅助的心理暗示(把赚钱说得这么轻,你是不是有种松一口气的感觉?)。更理想的做法应该是,允许赚钱这个动机的存在,同时在“工作”这件事上,设立一些与钱无直接关系的目标。达到这些目标,可能也能带来钱,但一定能带来的,是传说中的“幸福感”。

    “苦尽甘来”,可能并不是一句鼓励的话,而是中性的陈述句:尝完苦,就甘了。

    相信我,当钱不是你的唯一目标时,你的内心会更为丰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钱,并不是你的终极目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apnn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