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萌芽:《一块银元》的故事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我家西院是教师夫妇的人家,他们的女儿跟我同龄,我们一起长大,也互相到家里玩。在我还没上学的时候,有一天,我在他们家看到一本残缺不全的书,里面有一个故事,我印象很深。
说的是一个带兵打仗的人,有一块银元总是舍不得花,一直放在上衣口袋里。有一次跟敌人打仗,突然感觉胸前震动了一下,他也没太注意,继续战斗。等到战斗结束,他才想起来这件事。脱下衣服一看,上衣口袋留下一个子弹打穿的洞,但是他却活了下来。他很感谢这枚救命的银元。
当时就感觉故事写的特别好,特别打动人!我当时就想,我长大了要是能写出这么动人的故事该多好!
因为家里我最小,哥哥姐姐们上学回家都有朗读和背诵的习惯,我也耳濡目染的听到很多诗词和故事,于是没上学在家里就开始经常看哥哥姐姐们的课本,尤其是语文书。当时认字不太多,连蒙带唬的,看的囫囵半片,但是却养成了爱看书的习惯。
大概,这就是我长大后读书写作的萌芽。
2、律动:青葱岁月踏歌行
上学以后,小学五年级时有个全镇的尖子班,那个时候叫“公社”,21个村的四年级的学生,每个学校先选拔三、五个人,再去参加全公社的选拔考试。后来我通过考试被送到了尖子班。记得有一次周末放假回家写作文,我困得快睁不开眼睛了,次日上学要交作文。我拿出二姐给我买的《小学生优秀作文选》,仿写了一篇。内容是参加作文竞赛时,答卷的过程中,感觉背后有全班同学鼓励的目光在看着我。。。。。。后来那次作文,得了80分,在旁边,老师评了一句:“我们这里有柏油马路吗?”我记得,我们那里都是土路,但是我困得眼睛都快正不开了,没有修改和变换这一处。那年,我11岁。
上初中时,班主任就是语文老师,作文经常被老师在两个班点评。记得有一次全校作文竞赛《他是我的一面镜子》,我得了一等奖。
我用两、三个晚上写的作文,修改了好几遍,平时我都是很少修改的。第二天交上去后,有同学趴窗户看,看到老师们站着、头聚一堆在看东西。
作文竞赛结果出来,评出来前三名,我是第一名。也就是我小时候的西院邻居、发小的妈妈周老师,下班后没做饭就到我家跟我妈妈说:“大嫂,你姑娘写的作文非常好,在办公室所有老师们争相传阅,公认的、她写的最好!写的是她大哥自学成才、考上大学的事,非常感人!”
上高中时,曾经有一位文科班的语文老师,去我们理科班的宿舍看我们:“我看看,谁是张XX。”我说:“我是。”她又说:“你们李老师总在办公室夸你。”
我不知道,我很土,写作文都是实话实说,从来不会“华丽的辞藻”。我经常有感而发的写点“朗朗上口”的诗歌,当然都是随心所欲,信马由缰。也写名言警句的感悟。那时我们经常有“课前3分钟演讲”,还有《周记》,都是我们难忘的印记。记得有一次老师对我的课前3分钟演讲评论了近半节课。
那时候,也许我就是个喜欢用笔写字的“话唠”,说出同龄人的心声。
还有一次《周记》,我写的是关于一句话的感悟:“当你的一个指头指向别人缺点的时候,别忘了,还有四个指头指向你自己。”记得老师也在班级点评很多内容,我觉得,都超过我写的内容了。
我曾经有一本日记,写了很多青葱岁月思维浪潮汹涌的内容。有一篇关于日本电视连续剧《三口之家》的类似观后感或者剧评之类的内容,那本日记给我的语文老师看过。男女主角是著名配音演员童自荣和丁建华配音的,讲的是父子三人和母女三人的两个三口之家的故事,其中一家的长子和另一家的长女谈恋爱,故事非常感人!
老师看过后,给我写过一篇我非常感人和颇具文采的内容。30多年过去了,我依然记得那些第一次看到的“金句”:君子坦荡荡,整天乐观豪放,心底无私天地宽;小人长戚戚,每日抑郁疑嫉,胸怀狭小前景晦。
因为老师曾经在语文课上提到过我这本日记,一位舍友非要看看我的日记里都写了什么、令语文老师如此大加赞赏。尤其是那篇影视剧的内容。
高一的元旦联欢会,我写了一个节目并且自编自导自演:把全班同学的名字,包括班主任老师的,都编在一个“郊游”的小段子中,大家看的听的前仰后合,非常开心,气氛爆棚。因为是前一晚临时写的,一次完成,来不及好好记,我就拿着日记本边看边说,大家就开心的不得了。前几年同学聚会,还有人提起此事。记得那年的寒假,大姐家的外甥女见到我,跟我说:“你们元旦你出什么节目了?说是可好了,说你可有才了!”原来她听她同学说的,她同学是我同学的妹妹,在家听她哥哥说的。“你老姨元旦节目好极了!有个同学听到他的名字时,蹭的窜起来,跑到了另一边,笑个不停!大家笑的前仰后合的!”
那些青春的足迹、笔记、“灵光乍现”的青葱岁月,都在默默的“深埋”着一粒种子:那就是在我的内心当中,始终萌生着一个“以笔作刀枪”的梦想。
记得学习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时,“血的教训,血的哀思”,老师讲的沉痛,学生听的动容。那个时候,我就在想,我成不了鲁迅,但是,我也可以“我手写我心”,用我的笔,做一些有用的事,在我生存的每一天。
学习《药》时,“人血馒头”的故事,寓意深刻。愚昧的民众如果不觉醒,苦难的中国就会沉睡在日寇的铁蹄践踏下不能自拔与反抗。“弃医从文”的鲁迅,上初中时还不能明白他的苦心,上高中时就懂得了这样的“以笔作刀枪”的战斗力。
那时候,我还用我的笔,干过一件“我和写作不得不说的故事”:帮助一位女生,摆脱了一位难缠的痴情追求者。
班里有位男生,追求一位女生---我要好的睡觉的邻居。女生信任我,认为我能说服男生不要再追求她了。
我说:“我怎么可能说服的了他?全班都知道他。。。。。。”
她说:“全班女生他最佩服你的文才和口才,他跟我说过。”
也许对女同学好,男同学不满却也无话可说。为了好姐妹,我不得不傻乎乎的冲锋陷阵了。
于是我写了一封信,告诉男生:
一通夸赞男生。。。。。。
首先,现在这个时候谈论感情,你们俩都不容易集中精力考大学,如果考不上大学,可能两个家庭也不一定支持你们在一起。况且她不想现在谈感情的事。
其次,凭你这样的优秀和睿智,还愁将来找不到如花美眷?好男人还怕娶不到媳妇?
第三,问题是你现在属于“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一拍不合,再拍不合,你何必一拍再拍?
最后,一通贬低女生:你看看她那小个子、小眼睛,犀利吗哈的性格,没心拉肝的,学习也不拔尖,跟你都是对立面。除了会唱歌,哪点好?
结尾:你可不要闭着眼睛瞎追求她了!等你考上大学,想找什么样的漂亮才女没有?一众高材生,任由你挑挑拣拣。。。。。。
把这封信,交给女生让她转交给那个难缠的男生。
后来男生告诉我:“你的思路跳跃性太大,我看不懂。”于是我又有了麻烦。男生约女生晚饭后去哪里见面谈。女生又让我出面帮助她“说明白”。
我说:“我最后一次帮你说这个事,成不成的听天由命。他什么样全班都知道。你自己立场坚定、态度坚决、断他一切念想,他就不会再纠缠你了。糊涂人糊涂事,我也未必能跟他给你说明白。”
男生那天挺吓人的,用烟头要烧自己的手腕,说女生不答应他就一直烧。我跟他说,烧出伤疤,不但她不喜欢你,以后别人可能也不喜欢你了。谁会喜欢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做丈夫呢。。。。。。
不知道那天我还说了些什么,反正后来男生虽然整天郁闷,但是不再纠缠女生了。是不是我挺那啥的---温暖了一个女生,冷冻了一个男生,“成功解决”了一个难题?
再后来,我转学了,那个女生也转学了,我们俩还在一个学校---她家附近的学校,她在家住,我在学校住。偶尔她还会给我带一把家里园子种的水萝卜或者小白菜,或者给我带点她在家烙的糖饼,周末我不回家,她还让我去他们家,我们还是好朋友。。。。。。
3、“有你的味儿!”上中专了,进入了学校的文学社
有一次语文阶段性考试,我四个班中语文成绩第一,并且那次的陌生的文言文翻译,只有我一个人满分。外聘的语文老师在班里说了这件事。
进入全校的文学社,参加了一次作文竞赛并且获奖,我第三名。社长说:“为了鼓励新社员,你就让一让,别争名次了吧。”
我回答:“没事,我就是写,为了舒畅,不在乎这些。”
有一次在文学社的社刊上发了我一篇短文《家的感觉》。我们上届的同专业的校友学长,见到我就问:“那篇《家的感觉》是不是你写的?署名呆木的?”
我反问:“你怎么看出来的?”
她回答:“有你的味儿!我一看就是你写的!”
4、“内衣外穿”:书来信往几十年
上学的时候,常写家书,同学之间也经常笔墨交流。包括工作以后,外省有两个哥哥,断不了交流个人和父母手足的情况。同学们的笔墨交流一直都有。现如今高科技、智能化时代了,用电脑和智能手机好多年了,手写的书信或者文字减少,电子的交流逐渐代替。但是写点东西抒发情感是不能中断的,于我,这是人生中与生命同在的习惯,这是我“内衣外穿”的标志。
大哥的岳母,我上学时期,曾经对我的侄女评价我:“你老姑就考学、就考学!”肯定我的信念和毅力,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因为我给他们二老写过表达感谢的信。考学时考试那几天曾经在他们家住过。
她曾给我的回信中肯定我对母亲的敬重:“你的母亲是位伟大的母亲!”她曾经对她的姑爷我的大哥肯定过我写的信:“不只有骨头,还有肉。”
大哥曾经评价我: “你写的比说的好。”大概我直来直去的性格和不考虑听众感受的语言表达方式,一般人不愿意接受。这是我后半生需要修正的。
关系好的同学,书信常相往来的,多数是那几个一住就是几年的舍友!就是现代智能化、信息化、电子化时代,依然如此。你能够在心里牵挂和默念的,或者为之写点东西的,也往往是这些人。
身边的感动、新闻的感触、新媒体的接触,是最近这两年的事。工作二十多年,虽然忙忙碌碌,但是却断不了阶段性的写点什么,否则,我要被生活压抑的透不过气来了!
所以,无论写点什么,总之得写点什么!
(未完)
2018.11.17.02:55
5、学习写作,从刘主编的魔鬼训练营开始
2017年10月9日,参加有书共读的刘主编的《29天写作魔鬼训练营》。各种文体和内容的练笔。
2017年11月13号,参加有书共读的“导师班”--《小V研习社》(同时报的《黑珍珠》退了,但是千聊课可以听),35天。多种文体和内容的练笔,所谓的“小说”尝试着写了十几段,没写完,没修改,为女儿写的。期间还报了刘主编和正经婶儿糖豆学院的一些千聊课,惭愧的是没能很好的及时的跟着写作业。有书和千聊的那些课,现在我还经常回听。
2017年12月26号,参加有书共读刘主编的《超级写手》第一期“进阶班”。学的很热情,写的很匆忙,被“修改”折磨---不会,我只会“一口气说完”。记得有一篇被群里老师“剋”的没办法,修改好几次“面目前非”,后来扔那里了,到现在都没回头去看---因为痛苦,关于孩子教育的。
当然群里老师也曾“呼叫”过我,说关于写文的事,江歌案的事,我自己写的内容(今日头条、悟空问答)不是作业,一寸净土的“洋葱厨房群”也曾想让我修改发到公众号。
群里老师也曾对我说:“你写的有些故事还是挺有看头的。”那些故事是“我的小时候---煤油灯、冰车、风筝”、还有关于《父爱如山》等等,写那些年的贫困、坚强、全家人动手做各种“副业”的故事。那是当时对我最大的安慰,也是我心中犹如寒风中飘忽不定的那一点灯火,一如暗夜中疲惫的回到家门时窗口那一点微弱的灯光,似乎屋里妈妈在等我回家。。。。。。
加入有书天团,一篇关于《一人不进庙、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树,农村人怎么看》的今日头条的悟空问答,被收录发出,当时257万的流量,给我发了200元稿费。
2018年春夏,还跟了三期《两把刷子》写作班,有书原副主编李砍柴和流量高手作者冯尘两位老师合作。每个月有几篇价值20--100元的小文入选两位老师的个人号,出现一次小爆款。
现在又开始了听刘主编《写作变现》的课,跟着学写点什么的日子。虽然我写的还“四不像”,不过我相信,我会在老师的课,同学的文、自己的心理成熟与思想转变与书写磨练中提升的。
我相信会有那么一天,我可以“手笔相应”、笔随心走,掌握写作的规律,随心所欲的写出自己想写的内容,别人看了也像那么回事的。
我也相信,会有那么一天,我的文字能够变成“叮咚一声”的“现金流”,流入我的银行卡。不需要太多,只要顶得上我现在的工资,只要可以随心所欲的给母亲买健康食品和健康家电或康复器材。
有一天,只要能够有人觉得:“写的还行,挺有看头。”只要能够有人说:“说的心里话,很现实,不装。”只要有人还觉得:“应该给钱,有用、有料、有价、有趣!”那就行了!我会努力争取早日走到那一天的!我这要求是不是有点高?是不是有点“仰望树梢的月亮”、“可望而不可即”的意味?
为了未来的那一天,做以纪念。
更多内容,请看《作业1 我和写作不得不说的故事》(简书)
2018年11月25日01:3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