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有一文说道:“人的生命格局一大,就不会在生活琐碎中沉沦,真正自信的人,总能够简单得铿锵有力。” 人生这盘棋局,全由格局决定。有怎样的格局,就有怎样的结局。当你在事业或生活上遭遇恶性竞争的时候,睚眦必报必然两败俱伤,最好的应对策略,不是报复对手,而是强大自己,这就是大格局。 曾国藩说:“谋大事者,首重格局。” 为人处世,如果目光短浅,胸无大格局,终究难有所成。古人云:“能容小人,方成君子。”胸怀天下的人,有着大格局,不会为了一事一物的得失而乱了阵脚,他有明确的目标和强大的信念,孜孜以求,直至成功。
刘邦和项羽,从军事领导力上看,项羽远胜于刘邦,巨鹿之战,破釜沉舟是何等气概;从兵力配置上看,项羽手下强将如云,整体实力也优于刘邦;从智囊团上看,两者各有张良范增,也不分伯仲。 所以若综合三方面而言,项羽的楚军是远远强过刘邦的汉军的,但为什么最后自刎乌江的不是刘邦,而偏偏是项羽呢? 刘邦自己说过“我文不过萧何、治国不如张良、行军布阵不如韩信,但三人皆为我所用”。 再看看项羽,手下纵有范增、英布这样的文臣武将,但最终还是一败涂地。只因他不像刘邦那样胸怀广阔,单单为一个名义上的“西楚霸王”惹得众诸侯心生叛意、倒戈相向。 事事以自我为中心,刚愎自用,范增屡次进谏,但最后还是在鸿门宴上放走了刘邦,最为严重的是他竟对已缴械投降的近三十万秦军实行坑杀,使他的威信声誉瞬间被葬送。这不正是毫无胸襟与格局太小吗?
格局就是指一个人的眼光、胸襟、胆识等心理要素的内在布局。 有一个乞丐,整天在街上乞讨,对路上衣着光鲜的人毫无感觉,却嫉妒比自己乞讨得多的乞丐,这人估计一直就是个乞丐了。 一个人的发展往往受局限,其实“局限”就是格局太小,为其所限。 谋大事者必要布大局,对于人生这盘棋来说,我们首先要学习的不是技巧,而是布局。 大格局,即以大视角切入人生,力求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做得更大。大格局决定着事情发展的方向,掌控了大格局,也就掌控了局势。 如果把人生当做一盘棋,那么人生的结局就由这盘棋的格局决定。 想要赢得人生这盘棋的胜利,关键在于把握住棋局。 在人与人的对弈中,舍卒保车、飞象跳马等种种棋着就如人生中的每一次博弈,棋局的赢家往往是那些有着先予后取的度量、统筹全局的高度、运筹帷幄而决胜千里的方略与气势的棋手。
当说某人格局很大时,通俗地讲就是他的认知层次较高,能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东西。 在认知层次中,只能从上往下看,没法从下往上看,每提高一层,就能看到多得多的风景,而处于下层认知的,光用想象是很难理解上层认知的。 多数人的五感大体相同,比如多数人能分辨色彩、声音等,但还是有部分人是没法分辨的,他们的世界就跟多数人的不同。 如果说五感是人类对世界信息自以为是的初级判断,那么认知则是人类对世界机理自以为是的高级判断。认知的差别,可以让我们生活在不同的精神空间。
人处在同一个时间和空间看问题会存在眼光的局限性,从高处和长远的角度看,很多事情就会变得简单而有节奏,忙而不乱。时间守恒定律在世界中是客观存在的,一个人要想得到更多奋斗和拼搏的机遇,就一定不要去计较生活当中所遇到的繁琐之事,珍惜当下,以大格局的眼光去看待万物就很容易分清轻重缓急,从而可以更高效完成任务,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去为人处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