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中16 坚持分享第1184天 22.9.2运动打卡第329天 2200h 约练661
赵旭东老师的督导课,收获实录:
1.对于来访描述的“突然”发生事件,包括情绪感受的变化,一定询问是当时发生了什么,以及具体的细节,同时了解何时开始,没有无缘无故的变化,哪怕来访者说不知道,也要记得继续尝试。
2.不把来访的来询目标直接当作咨询目标,探讨来访目标背后的期待与动机,以及当目标实现后的“好处”,隐藏在背后的可能才是来访真正的目标。当然,这并非指来访故意隐瞒,而是他自己也没了解和关注到的重点。
3.关注优势、资源,问题的存在,必然与曾经过往的生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只是如果过多的和过去“纠缠”,带来的可能是更加的无力与责任的推卸。与其如此,不如关注来访本身的优势与周边的资源,看到这些能给人以希望,继而推动来访的改变。
4.行动是一切的“解药”,认知的改变可以促进新的行动,但比较常遇到的是,明明已经知道,但依然难以做到。这虽是正常现象,同时也提醒咨询师,往前的一步可能大了些,需要收回步子,保持大部分的不变,只从微小的改变开始。因为小,所以容易开始,也因为小,不易让人产生畏难情绪。
5.原生家庭并非是“原罪”,只是可能给了很多人无法改变的借口,虽然这也是种应对,让自己平衡的有用的应对方式,但对于希望的改变的实现却狠狠拖住了后腿。事已至此,无法改变过去,只能看向未来。
6.共情父母,孩子的咨询确实很大程度上是父母的原因,可如此因此而“责备”父母,除了让父母更加自责与无力之外,也可能对“同盟关系”产生影响。父母固然有错,可也有他们的不易,有值得看到与理解的部分,比如良苦的用心、比如一再的付出,再比如本身的“无能”却一直的努力,等等。就算以上都没有,为了一起帮助孩子,建立咨询同盟,也不能与父母站在对立面。当然,咨询的立场,一直是中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