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至诚乃圣德之本

至诚乃圣德之本

作者: 乐德乐 | 来源:发表于2023-07-19 06:00 被阅读0次

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夫焉有所倚?(《中庸》第三十二章)

经纶,治理,通常指国家大事。大经,常道。

朱子说,经,纶,皆治丝之事。经者,理其绪而分之;纶者,比其类而合之也。大经,是五品之人伦。

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为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是儒家确定的伦常,在朱熹看来,伦常就是天下之大经。伦常,实际上泛指一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治理国家,就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我总觉得,天下之大经仅仅限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似乎表面了点,不够深刻。

天下之大本,指人的本性,立天下之大本,即回归天性,类似于佛家的明心见性。

天地是化育,即生老病死的规律,知天地是化育,即通晓生命的本质。

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说的是圣人之德。子思说,只有天下至诚之人,才有圣人之德。也就是说,圣德的核心是至诚,没有别的方法和路径,只能靠自己,没有外物可以凭借,所以说,夫焉有所倚?

朱子说:“惟圣人之德极诚无妄,故于人伦各尽其当然之实,而皆可以为天下后世法,所谓经纶之也。其于所性之全体,无一毫人欲之伪以杂之,而天下之道千变万化皆由此出,所谓立之也。其于天地之化育,则亦其极诚无妄者有默契焉,非但闻见之知而已。此皆至诚无妄,自然之功用,夫岂有所倚着于物而后能哉。”

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中庸》第三十二章)

肫,zhūn 同“纯”,整体,全,又诚恳貌。肫肫,形容彻底纯粹,是至诚的形象表达。

仁,就是人的本性。肫肫其仁!圣人之仁,是完全彻底的至诚,从内到外,无不至诚,即王阳明所说的知行合一,有真知,有真行。

渊渊其渊!浩浩其天!是对肫肫其仁的形容,这三句话不是并列的。极言其深,极言其高。

朱熹认为,肫肫其仁,就经纶天下大经而言;渊渊其渊,就立天下之大本而言;浩浩其天,就知天地之化育而言。我个人不大认同。

苟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德者,其孰能知之?(《中庸》第三十二章)

聪明圣知,即聪明睿智。达天德,即立天下之大本。聪明圣知达天德者,即至知之人。知之,知什么?知圣德的核心是至诚,知至诚有如此的伟大!知,也不仅仅是懂得,应该有体悟的含义。

如果不是真正至知之人,谁又能体悟到至诚的深刻和浩大呢!

朱子此处引用郑玄“惟圣人能知圣人也”来注解,不是十分确切。

朱子认为,这一章是接着上一章,讲大德之敦化,也是讲天道。上一章讲至圣之德,此章讲至诚之道。至诚之道,非至圣不能知;至圣之德,非至诚不能为,它们本来就是一件事。

------《中庸章句》审读44

相关文章

  • 诚者,天之道也

    “至诚”,乃上天之道。追求“至诚”,乃做人之道。“至诚”之人,不用勉强,就能做到,不用思考,就能得到,从容走中庸之...

  • 诚信乃立足之本

    诚信是做人之本,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不惜利用别人的信任,践踏亲人的爱,损人利自,这是危险的,是对亲人的犯罪。 不管...

  • 诚信乃做人之本

    人无诚而行不通,而心有愧。 现在世人为了谋取一份高薪职业而撒谎,为了业绩而向客户吹牛,殊不知这种行为虽然短时间为自...

  • 勤俭乃持家之本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乃持家之本。自古勤和俭不分家。“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 立身乃传承之本

    古往今来,有多少宗教早已消亡,道教却还能一直传续下去,自然是有它的道理。 不妨看看道法传承的特点: 首先,看德性,...

  • 诚信乃商家之本

    一 C兄不爱上网,平常几乎不打开蜂窝数据(苹果7)。有天下午,因事打开蜂窝数据用微信与我打了两分钟电话,挂机后忘了...

  • 拼搏•乃成功之本

    原创作品/六年学生·唐硕 不辞劳苦是每位成功人的法宝,不辞劳苦虽累却能成功。有些人不图回报,勤勤恳恳,他们不辞劳苦...

  • 人品乃立身之本

    近年来,不断涌现的高水平人才道德败坏的案例,引发人们广泛关注;同时,全社会开始转变“唯能力论”这一观念,更加注...

  • 厚道乃做人之本

    人人心里都有一杆秤,你为人是自私自利,还是真心实意,不言而喻。唯有做一个厚道的人,正直而坦荡,才能收获别人的信赖、...

  • 身体乃革命之本

    昨日挂了一个急诊,今日又挂了一位专家诊。是耳神经引起的头晕目眩以及恶心。虽说不是什么大病,里里外外却也花了四五百元...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至诚乃圣德之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arr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