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4日,星期一。
国家六部委同时联合声明,叫停ICO,定性“非法集资”。
以比特币为首的电子货币价格断崖式下跌,恐慌瞬间笼罩了整个币圈。
几个月来爆炸式的增长,以分钟级别创造千万、百万富翁的神话,吸引了投机者太多的眼球和驻足,他们摩拳擦掌,看着那些疯长的数值开始变得癫狂,仿佛听到远方“财务自由”的召唤。
他们红着眼球杀入了币圈,他们把手里的人民币兑换成各式各样ICO概念电子货币,幻想着公开发行后,成百上千倍的资产增长。
然而今天开始,那些身背数倍杠杆、原本想靠混乱制度一夜暴富的投机者,开始了他们惶恐,并且不知尽头的炼狱逃生之旅。
ICO(Initial Coin Offering),首次货币发行,以众筹方式获取前期资本,用于发行新式电子货币,而给这些资本的回报就是相应价值的电子货币。
ICO的底层技术是区块链,一种不可篡改的分布式账本技术。
而因为区块链技术的不开篡改和去中心化的技术特征,天然成为电子货币的技术承托体,比特币就是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开始而诞生在在这个世界上。
货币电子化是自然趋势,使用方便、结算清晰,支付宝、微信已经开始让人们体会到货币电子化的威力。
然而与支付宝、微信不同的地方在于,它们只是人民币的电子化形式,比特币之流却是一种独立货币,一种能够担任全世界物品价值衡量中间件的电子货币。
依托于强大的区块链技术,不开篡改、超强机密性以及交易公开透明的天然技术特征,让比特币等电子货币看起来那么美好。同时它们就像现今的黄金等贵重金属,总量变化很小,所以价值可以基本固定。
它被誉为信息化时代的黄金,大有剥夺千年来形成的贵金属价值属性,成为资产保值最后屏障的趋势。
正是这些特征,让ICO的玩家有了吹起泡沫的价值点。他们唯一需要费力的工作就是如何为自己ICO的电子货币取一个诱人的名字,好让自己的货币看起来更有噱头,从而让更多的人掏出手中的真金白银。
然而历史证明,技术从来都只是资本轮转的垫脚石,人性才是让这个行业触目的原始力量。
目前的ICO之流注定会是失败的,我初步总结了三点原因。
1.试图抹杀国家外汇监管
比特币最令中国玩家玩味的地方其实在于它的全球性,一种凌驾于国家外汇储备管制之上的流通渠道。
虽然比特币的发明者是不明国籍的中本聪,但是据统计,现今80%的比特币交易量产生在中国境内。
除了国内狂热的投机热情之外,大量的资本外逃需求加速了比特币的疯狂交易,而这种试图绕过监管层面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行为,下场注定是悲哀的。
2.原始资产分配不均
比特币的算法决定它的上限是2100万个,其中它的发明者中本聪一人就拥有100万比特币。
而比特币诞生之初,那极其简单的挖矿难度,也让隐藏在世界各地,那些无数不知名的参与者个人持有大量比特币。
我们可以展开幻想,假设以后世界上的物品都用比特币来衡量价值,那么目前全球价值的二十分之一就归属中本聪一人所有,而那些早期持币者也可拥有这个世界上以万分之一为单位的资产,这是多么荒谬的事情!
战争的本质是资源掠夺,如果以后真的发生了上述情况,我个人认为以比特币为目标的掠夺战争将无法避免。
3.投机色彩太重
“1分钟创建区块链,5分钟制作PPT,10分钟完成ICO。”
这是前几天ICO疯狂时,币圈流行的一句话。
依托于成型的区块链技术,让ICO的技术门槛几乎为0,你所要做的就是想好一个名字以及做好一次营销,那么你的概念就成为了口中“未来统治世界的货币”。
而这些电子货币的购买者并不是为了它的价值,而是单纯的看到了它的投资属性,看到了10倍、100倍的资产增值空间,这样的发行环境以及投机心理,注定目前的ICO状态只是昙花一现的泡沫骗局。
写到最后,我个人很欣赏区块链这项技术,它所带来的价值将是不可估量的。而电子货币的发展也是必然现象,只是需要伴随相关政策的良性指导。
但是想跨越国家的界限和力量,去直接创建沟通世界的货币,目前仍然会遥遥无期,除非世界和平统一,或者外星人进攻了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