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当我们看到不想看的,听到不想听的,总想去评价,去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这种好为人师的冲动,常常为我们带来许多的麻烦,有时还会破坏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
我们之所以忍不住去说,是因为我们的大脑习惯作道德的判断,非要给事情分个是非对错。
通常情况下,我们习惯指责、批评他人,哪怕是无心的,无意的,但往往也会对他人造成一定的伤害,让彼此间的关系变得紧张起来。
说它是无心的、无意的,因为这是我们的惯性思维方式在作怪,我们习惯这样思考,看待问题,以自己的好恶,是非标准来评价外界的人事物。
我们的初衷,没有把维系彼此的关系放在第一位,更是没有看到彼此内心深处真实的需要。
举个例子来说,比如看到有人随手乱丢垃圾,你会有怎样的想法和感受?当然,这件事你不认为它是自己的错了,你可能会生气,看不惯,会在心里责备对方,认为别人没有公德心,这就是我们喜欢以自己的标准来评价他人做出的道德判断,这只是表面的现象和问题。
为什么同一件事,你有这样的想法和感受,而有些人却不这样认为?你关注了这件事情,别人却可能熟视无睹,或者跟你有着不一样的认识和看法。
非暴力沟通强调,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求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
听到不中听的话,我们会有4种选择:
一是认为自己犯了错,
二是指责对方,
三是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要,
四是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我们对他人的批评,往往暗含着期待,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被满足的需要。
通常情况下,我们并不习惯从需要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我们倾向于考虑别人有什么错。
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来改善人际关系,于生活,于我们的工作都有益处。
在遇到问题时,我们可以尝试着谈论自己的需要,而不是指责对方,他们就有可能找到办法来满足双方的需要。
有些时候,我们看到事情的表面现象,不要急于下结论,不急着做评判,不用自己的道德标准去衡量他人。
要深入的想一下,你有这样的想法和认识,自己有什么内在需要,你对他人有着怎样的期待?
再进一步的,站在他人的角度想一想,他人之所以有这样的行为,有这样的说话方式,真的不是他的错。
每个人是受自身生活环境和家庭教育等因素影响,才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才形成一套独特的思维模式,这并非全是一个人努力的结果。
人与人之间,需要理解和尊重,彼此之间更需要爱。这样能使我们情谊相通,乐于互助。
未来是一个竞争的社会,但更需要彼此的沟通和合作,因为合作才能共赢。
拥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其实就是需要我们站在他人的立场,彼此理解和尊重,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让爱自然流露,让每个人都获得爱、和谐和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