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在各大论坛看到各种书单推荐,口气也大的吓人,人生必读,人生不能错过,史上最经典,那些评论区往往都是答主辛苦了,好棒啊,哇,好多书都没读过。
然而,有卵用。
我觉得自己就像日漫里对社会挂着一副死鱼眼的男主,看着各种浮夸式的表演,我都会带着那种好气走好笑的眼光去欣赏它们。
昨天,跟人聊到学习,觉得自己有挺多地方是需要补充的和疑惑的,她建议我去问那些厉害的人,然后我想了想,觉得没必要去麻烦人。
一是我一直相信一切问题都有可以解决的办法,一切迷雾都能被我揭开。二是没有人是经常有空的,他帮助你来处理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帮是情,不帮是理,我最不喜欢情这个字。三是没有谁会比你更清楚你自己为什么不明白和疑惑,大神们的教学总是1是这样,2是这样,3结果就出来了。少有人会站在你的角度,你的等级,用你能听得懂的话,一步步的引导你。
学习是这样,读书也是这样。
好书永远是相对的。
今天拿起了乔治奥威尔的《我为什么写作》,当他开头描述着他童年在学校生活的经历,讲着那百年前的学校故事,可在我看来,就像是在讲着自己小时候的故事,做梦梦着能有十万英镑,靠着银行利息一年四千英镑就能快乐生活一辈子,不也是我们小时候的幻想吗?那字里行间对大人,小孩攀比的书写,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奥威尔的嘴角贱贱的微笑。
于是我知道了,这就是一本好书。他让我与作者产生了某种神秘的联系,尽管这种联系只是我心里的一种臆想,但是我是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情绪上的波动,大脑在愉快的旋转,它是那种兴奋的想给每一个认识的人推荐的冲动(虽然只是一瞬间的事),这种好书与那些故意带起你多巴胺的小故事畅销书不一样,它展示的故事会让你越来越深刻,难以忘记。
就像在大学学习史记里的刺客列传,豫让和赵襄子的故事,荆轲刺秦的故事,那种悲壮感的产生,情绪的激动以至于哭泣。再比如读《卡拉马佐夫兄弟》阿廖沙在大长老的坟墓前看到了基督的那一幕,我也是长跪不起,我在那科仿佛也走进了欢快的帐篷里,基督微笑的跟我打着招呼,大家举起酒杯欢庆。更有读《周恩来传》,经历了坎坷一生,大风大浪的小船,就在这样一个坚强斗士的手中操作着,以至于当读到他去世的时候,再回首《十里长街送总理》,联想到当时的背景,文章谢到车来的那一刻,眼泪竟控制不住,夺眶而出!
一本好书,一定是能够给人启发,引人入胜,最后充满感动的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