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电影电影漫谈高分电影资源分享
如果说《盗梦空间》是喝喜酒,那《信条》就是一场密室逃脱游戏

如果说《盗梦空间》是喝喜酒,那《信条》就是一场密室逃脱游戏

作者: 8分电影 | 来源:发表于2020-09-05 21:47 被阅读0次

《盗梦空间》里,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构建出了4层梦境,令到观众层层深入,叹为观止。

新作《信条》,观众要搞清楚状况并不容易。

有的人看完之后一头雾水,有的人能略懂一二,有的人洞悉全局,却又不能确定心中的答案。

影片的评价,逐渐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向。一种认为有趣,值得去二刷探索,另一种觉得没必要深究,诺兰故弄玄虚,得不偿失。

其实无论观众是否想要参与到“智商大考验”的游戏当中,《信条》都不会失去非凡的魅力。

因为诺兰电影强大的功能性并没有缺失,娱乐大众,引人思考,科学研讨,当然还有人性共鸣。

只是这一次,诺兰跨出了大胆的一步,他不想原地踏步,又是把所有菜式做好,然后直接端上来供人享用。

这一次,他带来的是一个“密室逃脱游戏”,观众需要更主动地一层一层地往下探索。

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兴趣和耐心坚持到最后。但能坚持到最后的,就算不觉得游戏好玩,也至少有些许的成就感。

《盗梦空间》的故事一样,进入《信条》的世界需要经历4个层级。

不同的是,前者是像喝喜酒类似,观众等着菜端上来即可;

后者是“逃脱游戏”,需要观众积极出击,走出“困局”。

第一层,视听感受。

对于看不懂,又不想燃烧脑细胞,选择早早退出,或者不想参与的观众,诺兰早已借一句双关台词提供了说明。

“不要试图理解它,感受它。”

戏里,是女科学家对于使用逆向物件的说明;

戏外,是明确告诉观众,这是一部非常注重感官体验的电影。

否则,诺兰就不会跟华纳要了足足两个亿美金,辗转7个国家拍摄,实打实地炸了一架波音747,实现零绿幕,仅使用比《小妇人》等文艺片还要少的大约300个特效镜头,打造出如此大规模的视听盛宴。

电影特效再怎么真假难分,也很难让人真正地信服。

那是假的。

不那么着迷电影的观众,总是很容易从无所不能的特效中抽离出来。

人类总是向往真实。

当看到真实的爆炸,哪怕只是手机拍摄出来的影像,也足以让许多人瞠目结舌。

诺兰一如既往地保证了他的电影体验具有真实性,这么做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特效技术日新月异,唯独实拍是无法被淘汰的。

这就像在密室逃脱游戏中,玩家所使用的道具,所看到的火焰,所受到的痛觉,都是真实的。

这不是VR游戏,这是真实的体验。

再加上可以说是诺兰风格的长配乐,接二连三的紧张刺激,令到《信条》保底是一部能够为观众带来极致视听享受的商业娱乐大片。

只要花时间进场,即使只能被困在这第一层,不想思考,只管傻坐着,也能值回票价。

第二层,故事层面。

以诺兰的尿性,以及巨额的投资,把多数人困在第一层是不理智的。

所以剧情大纲多数人都能看懂,诺兰并非没有讲清楚故事。

他这回的叙事可以说完全就是线性,只是留白的地方比较多,又因“时空逆转”的设定,容易看着犯迷糊罢了。

《信条》紧随着在片中没有透露姓名的男主角,呈现了他通过了测试被招募,到参与拯救世界行动的经历。

过程中,他需要学习和适应“逆时间”,从印度军火商Susan那里套取情报,然后通过Kat,接近俄罗斯富豪Andrei Sator。

他同情Kat的遭遇,想要在进行任务的同时伸出援手;

另外,他与同伴Neil之间的羁绊越发深厚,明明才刚认识不久,却像是有着多年情谊的生死之交。

知道了这些,就意味着你来到了第二层。

不可否认,如此一个特工故事显得有些老掉牙,人物之间的连结并不是特别强烈,角色塑造更是最具争议的部分之一,若不是当中植入了“时间逆转”的概念,那绝对是不及格的。

《信条》的口碑不稳定,问题可能就出在,在拯救世界剧情平淡无力的情况下,支撑起全局的“时间逆转”又具有一定门槛,不像《盗梦空间》那么通俗易懂,令到许多人都在还没体现出电影真正魅力的第二层戛然而止。

如果只是粗浅地去理解,时间逆转其实只是时间穿越的创新方式,本质上还是时间穿越。

主角从穿越回过去,然后发现曾经的一些事是自己直接或间接造成,最后故事形成闭环,这种类型的片子并不罕见。

不想再费力往下一层,那《信条》真的就只是007版本的《恐怖游轮》、《前目的地》、《十二猴子》等等而已了。

第三层,时间线及设定。

无限循环的电影往往具有宿命论色彩,重点在于伏笔、细节的铺设,《信条》也不例外。

诺兰早在《星际穿越》就证明了他这方面的功夫,这一次更加是做得炉火纯青。

伏笔、细节铺设好了,观众才能开始解谜游戏,去找去被导演刻意隐藏的部分。

观众不只在接受信息,更是在寻找信息,这便是无限循环电影的魅力所在。

一般的无限循环电影,有经验观众往往能快速抓住关键道具、台词,迅速地洞悉全局。

相比之下,《信条》的细节不难抓,但还原出完整时间线的难度却要难许多。

之所以难,是因为诺兰的伏笔摆到了你面前,你却不知道那就是伏笔。

而且,时间逆转的设定,他没有明确说清。

这就需要观众先去确定,电影的设定到底是怎样的。

《盗梦空间》里有着种种通过台词说出来的梦境规则;

《信条》的穿越规则,是无法单靠台词搞明白的,还必须通过角色的行为、结果来验证。

多数人都能明确知道,通过特制的旋转闸门会变成“逆转人”,得通过面罩才能呼吸,所看到的事物都是“反向”的。

可是见到穿越回去的人不用戴面罩的时候,才知道再走一遍旋转闸门,就可以在过去的时空里恢复正常。

明白了这个设定之后,还得知道“时间钳形作战”的概念,以及具体的流程,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进出旋转闸门,来获得完整情报,从而更好地完成任务。

否则,个中角色到底在做什么,是很难弄明白的。

不明白角色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看着他们激情澎湃,自己却像个傻子,这样的观影体验自然是难以言喻了。

只有深入到第三层,去研究诺兰的设定和时间线,《信条》才有了点神作的模样。不一定要研究透,只要能主动去研究算是达到了。

其实最为关键的地方,就在于旋转闸门的设定。

了解人和物体通过闸门后具体会有什么效果,那么破解《信条》的难度便会减弱很多。(更进一步的探讨会另写一篇来展开讨论。)

第四层,情感共鸣。

情感,是诺兰电影的必备。

只是《信条》有别于诺兰的一贯做法,主要的情感力量没有集中在主角身上,而是给到了Kat和Neil两个配角身上。

Kat的情感比较明显,她的婚姻失败,处处被丈夫约束,没有自由。她想要挣脱,观众也想看着她能摆脱那个禽兽的控制,从而共情于角色。

但毕竟Kat只是配角,观众的注意力更多在男主角身上,所以这导致了电影的情感显得稍弱了些。

本来Neil的情感,所透露的是一个伟大的友情故事。

然而,诺兰将Neil的剧情隐藏了起来。

看着男主角最后很感动,绝大多数的观众却还在思考,背包上的橙色挂件,和之前的一系列事件是怎么回事。

这是比较容易想明白的,但在第一遍看的时候,再聪明的人也很难很难在男主角感动的那几秒钟瞬间搞懂,感受男主角的感受。

要在二刷的时候才能与角色产生共鸣,这是成功还是失败,见仁见智。

或许在电影结束之后,想明白了剧情,觉得感动,总比看完之后就把电影抛诸脑后,要好多了吧。

体会到Kat和Neil的情感不代表到达了第四层。

因为《信条》可以挖掘的主题实在是太多了。而且,还得在第三层把整个故事线吃透,才能获得金铲子一把,供你去挖。

比如诺兰一向强调的,现实的重要性;

还有改变过去的意义,过去能否被改变的哲理问题;

乃至九大核武器国的隐喻,奥本海默的反思,都是与人类息息相关的。

要说这是环保电影也说得过去,未来人类因为环境过于恶劣,想要杀死过去的人类,颇有点报复不懂得珍惜环境的祖先的意思。

无论时间穿越,还是时间逆转,这本身就具有悲剧性色彩。因为只有做错了,遗憾了,才需要去穿越,去逆转。

只有珍惜当下,不需要逆转的时候,结局也才能被欣然接受。

噢,怎么说着说着有点像《时空恋旅人》的主题了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果说《盗梦空间》是喝喜酒,那《信条》就是一场密室逃脱游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atqe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