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私塾笔记
认识“隐性动机”

认识“隐性动机”

作者: 赵小壮 | 来源:发表于2017-08-27 21:11 被阅读0次

    我们在做一件事情或决定时都会有自己不曾察觉到的“利已的目的”,即:“利己的私心”。我觉得这种私心就是“隐性动机”。

    其实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每一个选择都会有利已的私心。(别不好意思承认,“利已”并不一定会“损他”,说不定还会“利他”。)我们自己可以回想一下最近做的一个重要选择或决定,到底是为了什么?得到经济利益,获得安全感抑或是为了自我成长?了解这些“隐性动机”会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自己。

    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前几天奶奶要去趟北京的姑姑家,刚好小孩子也放假了,想着我们都上班,可能没人看孩子,奶奶便想带着他一起去。爸爸当时就答应了,也给孩子说了。等我下班回家,两人已经兴高彩烈地在超市购物回来了,面包,水果等车上吃得东西都买了。我得知情况后很不高兴:婆婆60多岁了,小孩子不到5岁。从我们这到北京要坐7个小时左右的汽车。“你倒是放心?”我质问老公?“我不是想没人看孩子么”他没底气的说。“咱爸爸可以耽误一天,咱俩再一人休一天班,不就行了”我很生气,因为我知道老公的想法:最近我比较忙,他照顾孩子多些。他除了想让孩子去北京玩玩之外,也想借机休息下。但是我不同意。我不想他去这么远的地方我不在他身边。于是我连哄带吓的给孩子说:“去北京要坐一整天车噢,你好像不大喜欢坐汽车啊,上次你跟爸爸出去,坐了不到1个小时的车就够了?”“不,我想跟奶奶去北京。”“汽车上没厕所,上厕所不方便,你不能老喝水,吃东西的。而且你们可能会呆好几天,这几天都见不到我的”“没事,我跟奶奶去”。“你只要不去北京,你想吃什么零食,我都买给你,糖也可以”我不死心,继续利诱,“我现在不能吃糖,嗓子有点哑”,有点松口了,“可以吃,多喝点水就行”我连忙说。“我想要泡泡糖,行么”“可以,只要你这次不去北京”我忙不迭地说。“你下次给我买吧,我还是想去北京”他依旧不松口。我简直是要疯了:“这次不能去,过一阵我带你去姥姥家!”我急赤白咧地跟他说。他一听也急了,开始跟我闹:我就要去,我就要去!同时还使劲推我。我从没想到一个还差1个月不到5周岁的孩子就会有这么大的主意和决心去做一件事情。“他这么舍得和我分开,我肯定是不够关心他,不够爱他吧”,想到这我有些灰心,不想他再跟我闹下去。便先答应他:你去吧,让你去。

    我当时不想让他去的想法是:我不能因为自己或是他爸爸能偷会懒,就增加孩子的不安全系数。我是他的监护人,我得对他负责。晚上睡觉时我又想:看今天这个样子,若是明天我依旧态度坚决地不让孩子去,他大闹一场在所难免了。有没有平和的方法解决这个事情呢?快睡着了我还在想。第二天一早,我突然就想通了:“既然孩子这么想去,(他之前也去过北京,也经常去不在同一城市的姥姥家)这次我为什么非得不让他去呢?”奶奶和孩子们上车前有人送,到站后有人接(同去的还有堂姐,堂哥:2个中学生,和另外一个和他差不多大的小堂哥),没有什么可让人担心的啊?我真正担心的那些不好的小概率事件,就算在自己身边也不能绝对避免啊。这时我明白了,我不想让孩子去北京的真正原因,也就是“隐性动机”是:我不想放弃我对孩子的安全感。他不在我身边,我会担心,我会焦虑。我不想要自己这种状态,所以一开始我就极力反对。当我意识到,我是因此不让孩子去北京的,应该改变的是我。我得尝试去真正地信任他人,学会对孩子放些手(我想这对我,对孩子来说都有利),于是我没再拦孩子,他高兴地跟奶奶出发了。

    PS.今天是小宝去北京的第三天,看到姑姑发来的照片,他状态还挺好的。虽然我会想他,也会有各种担心,但我还是不后悔尊重他的选择。而且我想通过这次旅游他一定会有进步的。我通过这次事情也更加地了解自己:很多时候我的“想法”,只是想法,并不是事实。只有打破固有思维,提高认知,才能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做出最有利的决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认识“隐性动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aui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