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学习《隐性动机》这本书时,从未想过人人都存在着隐性动机。
1. 人人都有隐性动机
人人都是自利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很多时候都有着自己的利益打算。就是小孩子,也会有隐形动机的存在,他自己在超市想买一样东西,不会直接说要买,而是故意问,这东西怎样怎样,对话都是围绕着东西,只是他们的隐藏较浅。而大人的隐性动机可能有时就不那么容易知道。男女生谈恋爱时,女生无事作一下哪哪不舒服,男生很紧张,那要不要去医院啊?其实只是希望你去陪她,为了让对方陪自己,女生有很多方式与借口将自己的隐性动机表达。而男生很多时候猜不到,而白忙活。
对于孩子的奖励与惩罚,表面上看是为了孩子好,实际也有自己的隐性动机。奖励他的这行为,是希望他继续努力,免得让自己多操心,同样,惩罚是为了让他改正错误后而自己不要再生气。但当把握不好奖励与惩罚的阙值,就会出现事倍功半的效果。你就会抱怨孩子,太难管了。不是孩子难管,而是我们投射了自己的意愿在里面。当我们高举为他好的旗帜,给孩子报很多班时,只是将自己对于未知的焦虑,转嫁给孩子而已。且通过学东西获得证书来使得家长有夸耀的资本,满足自己的面子。
我极其不喜欢让孩子当众表演的大人,通过孩子的表演来让自己有面子,收获别人几句好听的奉承,你觉得只是娱乐,但确实在伤害孩子现在才知道这是隐藏的自私。
孩子不是我们的私有物,虽然现在他不得已的听从于你,但他们是独立的人,有自己的想法,需要得到尊重。随着他慢慢长大,他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人生,我们更加不能将自己的隐性动机寄存于他,那只会让彼此的生活乱套。
2. 让隐性动机利于己也利于他
做父母的,当孩子到年纪没结婚就很焦虑,表面是为孩子好,认为该乘年轻完成该完成的事。但却是为自己。怕别人的无端猜忌,怕别人的指指点点,怕因孩子而给自己丢面子。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想怎么做,想什么时候结婚,都是他自己的事,不该成为父母着急的源头。把为他人想换成多为自己想,这应该会更和谐。
以后不能以自己的主观要求孩子得怎样怎样,先要弄清楚他的兴趣点是什么,再针对这来进行奖赏和惩罚,可能会更有效果。换位思考来改变自己的方式方法。多向自己发问,让隐形动机不仅利于我还利于他人。
没有谁会无偿的为你做什么,只是将自己的动机隐藏罢了。你觉得做慈善的人不存在动机,或许他这样做能让自己更快乐,也给自己的人生多了些意义
3. 隐性动机让认知更清晰
学了隐性动机后,以前的那种莫名的感性逐渐在减少。极其易感动,以为是自己感情丰富,其实是认知缺乏。 看表面以为是别人的善举,又怎么知道他隐藏了什么动机。所有的事不能仅看表面,就得出结论,多想多问,或许能让自己有更正确的判断。认知正确能让自己清晰的知道,怎么做才是对的。也使得自己少些遗憾,多走正确的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