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微博上看到一则新闻。一家奶茶店,由于雇佣了一个十五岁童工被罚款1.2万元。而据奶茶店主人的说法,该女还是被父母遗弃,无家可归没有生活来源,自己看她可怜才收收下她。
不是法律界人士,可能对相关法律不是很了解——包括对雇佣童工的界定,惩戒力度,现实因果考量,以及对未成年的保护、救助政策等。
但是这件事,从目前所见的信息,我还是觉得处理的过于简单粗暴了。
比如,如果店主所述女孩和自己雇佣情况属实,相关部门在查处该店家在雇佣童工问题时,是否仔细调查研判了前因后果?
是否对女孩儿的处境现实(被父母遗弃,未成年,无生活来源,正面临面临生存危机——注意是生存的衣食住行,而不是为了享受或者其他原因,比如淘宝童模)加以核实、考量?
是否在处理中将法理和人情综合考量,才做出这个处理结果?这个判决是否过重?(因为看相关法律,是按照雇佣人数和月份时长来罚款,但是不清楚,是否有裁量范围,以及,这个罚款,会用来补偿被非法雇佣的未成年人吗?)
是否对女孩父母遗弃子女的情况表示了关切,是否对女孩失去这份工作的后果和未来有应有的关心和同情,并将相关信息和情况转移给相关管理部门——比如公安机关、妇联、民政等部门,以便追踪和追责,并实现真正的对未成年的保护和关爱?
很遗憾。从目前来,大概是——只能看到一个权力机构,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做出了一个不违法不违规的合理行政行为。
甚至这个行政行为还是很好的——保护未成年不会成为童工。
法律初心是好的,对此法律的实施也是必要和有益的。
但是在实施中,每一个具体的案件,每一个具体的人,是不是也要在允许的范围内,加以周全。
比如就算是刑法中的杀人罪,也要根据双方的关系、罪行的因果、性质的恶劣程度等,来加以裁量。
那么这个案子,是否有必要对相关因果考量,是否已经考量?
有点遗憾,这件事情里,这个具体的行为,却几乎没看到没有对具体的人、具体的事加以关切。
店主被罚的比较重(作为个体商户,尤其疫情条件下,生意受影响),而且会这样的案例,会对未来,会对大家的心理造成比较负面的影响——你可能只是想帮助一个无家可归的未成年,自食其力,但是这样违法,而你面临了损失,你以后不敢不想不能再去做类似的事情。
那么,一些确实有需要帮助的未成年怎么办?
什么,你说,他们应该归父母管——可是他们可能被父母遗弃了……
什么,你说,那应该归国家、归社会管。
哦,你说的太对了!鼓掌!我也觉得就该如此!
然后呢?!
社会管了吗?有关单位管了吗?
1.如果真的有人管,女孩就根本不会流落街头需要自己找工作养活自己;
2.如果真的有人管,就不会在事发后,在被迫从奶茶店离职后,不知所踪!
这真的是很理想的状态。
但是我们都知道,社会现实和理想主义的大同社会的差别。
那么这个女孩,以及众多和他类似的孩子,最终会去哪里?会怎么样?
我能想到的,是因为认亲亲生父母却不被接受、自杀身亡的刘学州,是父亲早逝母亲离家不,于是早早辍学,在特殊行业里讨生活的我认识的女同学……
有一句俗语——管杀不管埋。
这个情况,真的是有点类似。
可要是,在这个打工未成年的事件里,该管的部门显然都缺位了。
1.既没有监管到位,让遗弃未成年这样的事情存在、发生;
2.在事情发生过程中和事后,也没有获得相关部门和人员的信息共享——至于这究竟是为什么,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
3.在这个网络时代,在事件被舆论广泛穿播和关注后,仍没有看到当地政府或者相关部门来“认领”和给出“跟进”——这又是为什么?抱歉。咱还是不知道,还是不敢问。
看到这样的事情,看到这样的结局。我就想到一个词——命若草芥。
真的是太可悲可叹了!
我们总是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未来。
但是真的很遗憾,在现实中,大概只有那些拥有父母疼爱的孩子,才是花儿朵儿吧。
可是那些从特殊的家庭、从贫困的家庭、或者家长没有责任感的家庭出来的孩子们,他们难道注定就该如杂草一样,自生自灭吗?
如果是这样,那我们趁早还是别搞什么二胎三胎了,先把一胎整明白了再说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