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阿德勒曾经说过:
“在积极人格的支配下,人们可以激发出内心深处的潜意识,将工作能力发挥到极致。”
相反,如果你总是用消极人格面对工作,那么工作迟早会面临绝境。
1.玻璃心人格
董明珠有句名言:
“职场上,最降低效率的事,不是刷淘宝,也不是聊微信,而是玻璃心。”
什么事都对号入座,什么话都反复琢磨,最后难受的就是自己。
那些能够在职场上走到最后的,都是皮实的人。
吃得下委屈、咽得下心酸、吞得下苦累。
当你能够戒掉玻璃心,并将它化炼成钢,你才能在职场上过得风生水起。
2.抱怨型人格
听过一句话:
“抱怨就好比往自己的鞋子里倒水,越是抱怨,自己越会难受。”
工作不会因为你抱怨就消失不见,压力不会随着你抱怨就逐渐减轻。
与其浪费精力怨天尤人,不如把郁闷的时间用来提高自身的能力。
当你能够戒掉抱怨,曾经困扰你的难题,便不再是问题。
3.反驳型人格
作家成甲在《好好学习》这本书讲到,习惯性反驳别人的处事方式称之为“红灯思维”。
拥有这种思维的人,习惯性对别人的意见“亮红灯”。
一旦周围人的说法不符合他们的认知,他们就会立马跳脚反驳。
富兰克林说过:
争辩和反驳或许会带来暂时的胜利,但你永远无法通过表面上的胜利赢得对方的尊敬。
反驳的话说多了,职场关系就僵了,工作也就走到尽头了。
永远记住:不要让你的职场,输给了习惯性反驳。
4.高期待型人格
于是鸿鹄感慨地说:
年轻人对工资有期待是好事,但就怕能力配不上薪资,你还浑然不知。凡事不要总问自己为什么,多问自己凭什么。
高期待人格,总是急于得到一个结果,却忽略了过程中应付出的努力。
结果往往是,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与其在梦想和现实的落差中备受煎熬,不如专注眼前的工作,深耕自己的能力。
当你放下虚幻的奢望,脚踏实地走好眼前的路,想要的待遇都不成问题。
5.逆反型人格
逆反型人格的人,他们的职场之路会越走越窄。
因为你抵触别人,别人也抵触你;你抗拒别人,别人也抗拒你。
当你习惯用逆反的方式与人相处,工作就会在不觉中一败涂地。
《论语》中说: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唯有彼此配合、互相成全,职场上的路才会越走越宽。
凡事从大局出发,学会合作共赢,你才会在工作中如鱼得水。
6.拖延型人格。
一拖再拖的结果,就是把原本较为轻松的工作,变得苦不堪言。
听过一句话:
拖延最大的坏处不是耽误,而是累积的压力终于在某一天爆发,让你手忙脚乱,陷入崩溃。
当你习惯了一拖再拖,时间会被无声浪费,斗志就会被悄然击垮。
不懂及时行动的人,就难以真正掌控人生。
拒绝拖延,在工作中专时专用、全力以赴 ,哪怕事情再多,你也能从容应对。
7.内耗型人格
心理学上的解释是:人在自我管理的时候需要损耗心理资源。
但如果一个人频繁消耗心理资源,整个人就容易身心俱疲。
工作中的一点失误、少许挫折,都能在你心里掀起一场轩然大波。
那么久而久之,内心自然到了崩溃的边缘。
日本作家松浦弥太郎说:
“所谓人生困境,不过是你胡思乱想,自我设置的枷锁。”
学会放下无谓的思虑,用从容的心态面对职场中的风风雨雨。内心松弛了,工作起来才会更有动力。
8.强迫型人格
一种是过分要求自己,什么事情都要做到极致;另一种是习惯苛责别人,不能允许身边人犯一点点错。
不论是哪一种,都注定活得很累。
因为在吹毛求疵的过程中,周围人会产生怨言,自己也会滋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时间长了,这种超负荷的精神压力,就会让身心失去控制。
正如白岩松所说:
毁掉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追求完美和达到极致。
当你能够以从容的心态,允许一切发生。
接受工作中的不如意,也容纳无伤大雅的小瑕疵。
你会发现,一切也随之轻松了许多。
9.拧巴型人格
刘震云认为,“拧巴”这个词的同义词是别扭。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会在工作中,因为别人无意的评价而在意许久。
但你要明白,生活是自己的,与别人无关。
工作想要顺心如意,做人就不能太拧巴。
那些无关紧要的人,别把他放心上;那些鸡毛蒜皮的事,别把它记心里。
学会把精神往内收,才能以最舒展的姿态,面对职场中的纷扰。
10.
稻盛和夫说过:
“工作的意义在于提升心智,磨炼灵魂,塑造高尚的人格。”
很多时候,阻碍我们的,并不是能力不足,而是内心深处的负面型人格。
而当你能够不断克制自己,修炼心性,把工作看做完善人格的道场。
那么日复一日,你就会在磨砺中,塑造更卓越的自己。
点个小赞,戒掉负面型人格,你离优秀的自己,就更近了一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