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
黄帝曰:病有令人口甘者,当名何病,且因何而得?
“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传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
岐伯对曰:此五脏之气,淫溢使然也,其病名曰脾瘅。夫五脏各主一气,肝尚酸,心尚苦,脾尚甘,肺尚辛,肾尚咸,既曰五气之溢,宜不独病口甘也。
不知五味入口,藏于胃也,而胃必借脾以行其精气,今津液在脾,脾之窍为口,故令人口甘也,此病之发,皆肥美之所发也。
凡病口甘者,其人必数食肥美者也,盖以味之肥者,能令人内热,味之甘者,能令保满,久之热盛满极,其气上溢,则传变而为消渴之症矣。
治之者,宜以香草之兰焉。以兰治口甘者何?谓其兰草味辛气平,能利水道,能避不祥,能散胸中痰痞,可以除其肥美陈积之气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