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篇读完很久以后,才来复盘评价的书。
对《向前一步》早有耳闻,但一直没有实际去阅读,莫名其妙地对一些所谓的女权之类的观点都喜欢不起来,虽然我是个女的。
大抵是因为很多所谓的“女权主义者”过于敏感,似乎时时刻刻准备冲上去与全世界战斗的姿态让我觉得不舒服吧。
不过我是支持男女平权的,所以当真的平心静气来读这本书的时候,尽管最后谢丽尔·桑德伯格确认自己是个女权主义者并为此感到骄傲,我仍然欣赏她的态度和观点,因为凭个人的感觉,我认为她所坚持的,才是女权主义应该有的样子。
这本书里讨论了很多女性相关的东西,包括职业、自我、两性、家庭的平衡等。印象最深刻的观点有几个。
一个是关于职业发展和职场晋升。
在书中,谢丽尔提到,女性往往对自己的评价会低于真实水平,并且过度遵守规则,缺乏往桌前坐的勇气。而社会对此似乎认为是理所当然的,特别是在职场晋升、跳槽等职业选择方面,女性似乎更喜欢消极等待别人发现自己的光泽,而不是勇敢的主动展示。除此以外,女性比男性更喜欢安稳,即在面对是否跳槽等决定时,表现得比较消极。她以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为例,提出了职业发展是个“方格架”而并非“梯子”的概念,不论男女,眼睛都不应该只看得到上面人的屁股和下面人的头顶,而应该意识到自己有更多的选择权。而决定自己如何行动,需要考虑的因素,并不是你在这个架子上已经处于的高度(即目前所取得的成绩),而是这个架子的搭建速度(即公司的发展潜力),以及自己真正的兴趣。
第二个是关于导师的观点。
谢丽尔还列举了研究,说明女性比男性更加渴望和依赖导师的指导。
但问题是,什么是导师?以及导师如何指导?
她举了自己在工作中碰到的一位女下属为例。尽管她对这位女同事的工作付出了很多的关注和指导,当然是以工作过程中随时的谈话或启迪为主,这位女下属却认为自己并没有过任何导师。谢丽尔问到“那么你认为一个导师应该是什么样的呢?”,女同事回答“至少得每周谈话一个小时吧”。谢丽尔心想“那是心理医生,可不是导师”。这一段对我还是启发很大的,毕竟我曾经也以为导师就是在固定的时间段里规律地指导固定某一领域问题的人。
但事实上,谢丽尔说,实质的导师比名义上的导师更加重要。如果能够有完整的导师指导体系和框架对于新手来说,都是非常有帮助的,这点不论男女。但同时,即使没有这种名义上的体系和框架,我们也应当学会面对自己困难时,坦诚地对外求助。而如何求助更是一个技术活,这需要你对自己目前的状态和所面临的情况有足够的了解和认识,提出明确的请求和疑惑。否则的话,漫无目的地等待导师在聊天时发现你的问题,是对双方生命的浪费。
第三个观点是关于女性和男性在婚姻当中,特别是有了孩子以后如何处理工作与家庭的平衡。
(虽然我还没有解决“首先……”的问题,但多了解一点也不犯法,是吧?)
在书中,谢丽尔提及了一些研究表明让我觉得很可怕。一是男性和女性工资真正的分水岭就在女性生育之后;二是社会倾向于指责注重事业的女性(通常被称为女强人)罔顾家庭,一些优秀女性可能放弃自己的工作回归家庭,进一步导致了优秀女性领导者数量的减少,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三是人们很少会去估计女性对家庭贡献的经济价值。
关于女性独立,印象里看到的最多的文案是“女人一定要经济独立,买自己想要的,给自己最好的,离开男人也能活”,这种观点虽然看上去很诱人,但我觉得一是没有提倡女人确实要承担家庭责任,二是在教女人做好随时抽身的准备,而不是爱与信任。
关于两性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社会上一直争议很多,主要是女性在发声,甚至可以说是在声讨男性在家庭中不承担家务,最夸张的形容叫做“丧偶式育儿”,前些天知乎爆炸了的那篇“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回答可以说是这种观点的集中展现。(原答好像已经删了,我就不粘链接了)
在提及谢丽尔在书中提及的观点以前,我想先说一部我前一阵子看的特别入迷的一部日剧,叫《逃避可耻却有用》。男主那么丑还让我喜欢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片尾他跳舞实在太可爱了,二是剧中他的人设非常尊重妻子在家庭中所投入的劳动,并且可以体谅みぐりん(不对勿纠)出于劳动报酬和出于家庭责任所得到的家务结果有一定差异。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一下,新垣结衣的颜还是非常靠谱的。
谢丽尔在书中也提到了自己在怀孕前后在工作和家庭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当然她提到的非常重要的两条解决办法是:
1,找一个真正的“人生搭档”;
2,在职场上取得较高的职位,获得更大的自由;
3,完。
哈哈哈,开玩笑啦,不要打我~除了这两条其实谢丽尔还说了很多,比如:
让双脚决定头脑,女性不应该过早的设定自己路途和位置。不要在20岁的时候,就设定自己30岁的时候生完孩子很难找到工作,从而放弃现在甚至是怀孕时期的职业追求。
有技巧地向自己的伴侣发出明确的指令,使他真正地、愉快地参与到家务当中。很多女性对自己的伴侣发出的指令是“给孩子换个纸尿裤”,而不是“把旧的纸尿裤解下来以后扔到垃圾桶,给孩子擦擦小屁股,再把新的纸尿裤给孩子穿上”。当伴侣没有做到这些的时候则会大加指责,直接导致伴侣对于育儿和你都产生厌烦。
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职业路途,不断地寻找自己和伴侣都能接受的家庭模式。当然平衡从来都不好找,这是一个漫长的调整和适应的过程,双方都应该对它的漫长性和艰难性有所认识。
其实书里还有很多观点非常迷人,比如“有技巧的坦诚是非常有用的”、“女人何苦为难女人”、“从公司整体或者说社会层面如何处理女性职工的问题”等等,不论是对男人还是女人来说,我觉得都会非常有启发性。
抛开书本内容,书的编排相对来说比较质朴,而且说理也有理有据,绝对不是鸡汤。简直就是现在的女权主义里的一股清流。
这样的书再多一点,可能我也会认为“女权主义”是一个褒义词了吧。哈哈哈~
提前祝元宵节快乐,情人节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