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毫无疑问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一个不喜欢读书的人其精神发育一定是不健全的;一个不喜欢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一个国民不爱读书的国度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人的读书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小时候如果养成读书习惯,那么此人终生都会喜欢读书;反之,此人就一辈子不喜欢读书。有阅读学专家研究,读书习惯养成和年龄有很大关系。一个人读书习惯形成的关键年龄在12岁,也有学者认为是15岁。也就是说,小学和初中年龄段基本可以决定一个人一辈子是否喜欢读书。中小学语文课程虽然是以阅读为重点,花在阅读教学的时间远远超过表达,但是语文课程重点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何以见得?
首先,是读书在课语文课程中的定位有误。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毫无疑问是中小学语文课程最重要的工作。
其次,没有明确地将读书习惯培养作为语文课程的主要目标。语文课程标准中虽然有关阅读方面的目标定得很细也比较具体,但是比较多的是强调阅读的能力培养和阅读的方法指导,没有将“养成阅读习惯”这一核心素养作为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
第三,语文课堂教学中缺少学生有效的阅读实践。现代中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教学形态就是教师带着学生一篇一篇地讲读课文。阅读教学的主要方式就是听老师分析讲读课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