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非暴力沟通》想到的

作者: 读书人一枚 | 来源:发表于2017-08-16 21:00 被阅读124次

    朋友推荐了一本书,是美国作家卢森堡先生所写,讲到了非暴力沟通的方方面面,很受启发,结合书中所讲,并结合现实实际出发,我的几点思考如下:

    关于倾听。倾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是实际中我们总是在不怎么听或者完全不听对方任何解释情况下,就摆出自己的建议,并用高高在上的所谓理论“打发”对方,并引以为傲,可是事实是:我们并没有清楚对方的真实需求。倾听在于站在对方角度,用一颗共情的心去理解和感悟对方的精神深处的东西,这样才是有效的反馈。先入为主的模式非常让人难以理解和接受,但是不可否认,生活中我们处处扮演这样的角色,并带着暴力行为。这让我想起笔者小时候和弟弟的一次争吵,某个晚上,我因为一件小事打了弟弟,弟弟大哭一顿,由于年纪小,他自然不占优势,他边哭边说了一句,“哥哥,你手打疼了吧”,我的心猛的一惊,顿时心凉了,我忽然感觉这对他是多么的伤害和无助,他此刻还在想着我是否疼痛,站在我角度思考问题,至此,我很悔恨自己的无知和坏脾气,从此发誓不用暴力解决问题,处理事情先认真倾听弟弟意见后,用平和语言来处理争执。这对我后来处理问题和解决矛盾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关于感谢。我们总是喜欢说着感谢之类的话语,一句“谢谢你”似乎包含了自己全部的感恩,可是,总让听起来的人感觉比较空洞无趣。实际上,感谢就需要用实际的具体例子说出来,然后这些事情对对方的影响,破解了什么难题和心结,以前如果没有这些帮助来帮自己,则自己无法走出,而自从有了这些帮助后,自己就明白了具体怎么做等,这样的感谢就能让付出方明明白白的知道,到底我做了什么是你比较乐意的,这是对你有帮助的,同时也解决了你的实际问题。所以以后,如果我们在感谢对方的时候,最好是有实际的话语,不要惜字如金的一句“谢谢你”就结束了,我感觉这样特别不好。

    关于建议。我们提出的建议总有时候很空洞和乏味,总是理论宏大并且操作性不强,这样对于我们处理问题丝毫没有任何帮助,所以,我们的建议一定要切实可行、能积极实现才是最有效率和最对症的。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走心的思考才能更好的关怀到别人。本人从事公益事业有了几年,在敬老院也看到过一些故事,也近距离体会到老人的生活和需求。比如老人对于未来的悲观厌世和无助特别明显,如果你总是说,“您不要这样想,生活是美好的,未来是幸福的,我们要积极面对人生等……”这样句子,虽然听起来显得高大上,但是实际没有任何好的效果。合理的做法就是先听,您的意思是:您不愿意活下去了对吧,有哪些事情让你烦恼呢,其实老人更需要的是有人能理解她深深的绝望和痛苦。当你走心的知道老人的情绪后,你才能明白她的处境,并结合这样状况,给出护工们合理的建议,我认为一个走心的建议,一定是能情绪上缓解,处理事情方式上主动,看问题角度上积极,做法上可施行,也许,这些才是我们应该给予的建议吧。

    在非暴力沟通的路上,我们也许做的还不够,但是,我想,如果我们能带着善意的目光,尽量精准的把握事情的真相,并用同理心去思考,结合现实实际,这样的沟通是否更加有意义呢,这样的非暴力沟通是不是更让事情朝着美好和健康的方向发展呢,这也许就是我们前进和努力的方向吧,期待,我们都能减少暴力思维,把非暴力沟通用到实处。

    欢迎交流,留言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非暴力沟通》想到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bjw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