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风筝》这一课学习完了,我不禁掩卷深思:为什么作者能把三十年前教自己的老师记得这么清楚?为什么这位老师能影响学生终生?能让学生一想起来就感到亲切,产生深深的思念之情?我想这与老师的人格魅力是分不开的。
文中的刘老师身有残疾却意志坚强,乐观向上,是一个热爱生活,有理想,有追求的人。他坚强乐观,幽默风趣,在学生面前笑着谈到自己的腿疾是因为女娲造人时太用力被甩掉了。这让学生们在同情的同时增加了对老师的尊敬。刘老师的课讲得极好,他热爱祖国,学识渊博,博古通今,受到学生的爱戴。刘老师热爱生活,坚强地面对生活,通过放风筝使我们感受到生命的力量。
刘老师的精神令人敬佩,让人感动。同样作为老师的我们怎样才能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呢?我反思自己,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自己的整体素养。
首先,树立良好的形象。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应该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的思想、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去要求学生。通过日常教学中的小事,渗透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其次,要有深厚的业务知识和一套良好的教学方法。 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教师,不但要有崇高的师德,还要有深厚而扎实的专业知识。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充实自己,拓宽知识视野,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较高的威信。另外,一套好的教学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要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自己不断的研究,加强对教材的驾御能力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方法。
第三,要对学生充满爱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如果师生关系不好,感情不深,学生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用挑剔的眼光来看教师。这样,教师的学问再深、再博学,也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学生,经常和学生沟通是非常重要的。这种师生之间情感的互动非常重要。
第四:要做一个有事业心、有责任感的教师。 责任感能激发人的潜能,也能唤醒人的良知,更是事业成功的前提条件。
第五:要做一个勤于学习,善于创造,有所追求的教师。 一个具有专业水平的教师必定是一个勤于学习的读书人,只有不断地读书,把读书作为生命的一部分,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事,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就能为自己的教师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有所追求的教师不仅要读书,更重要的是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创新。
总之,我会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自我约束、表里如一、脚踏实地的教师. 教育工作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往往都是些琐碎的小事,但就是一些不经意的小事,如一次谈话、一个举动、一个眼神就往往能反映出一个教师的基本素养和工作态度。希望通过自己的反思和学习能不断进步,做一名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