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来会理,是在二零零年的元旦。那一次,我和先生、二姐还有幺舅一起,从成都坐火车到西昌,大舅找了一辆吉普车去西昌接我们。
到西昌时还是凌晨,从西昌到会理,那时候高速还没有修通,吉普车载着我们几个,历时五个多小时,才到达目的地。
那是我第一次进凉山,最深的印象就是,五个多小时,就没坐直过身子,吉普车貌似一直在转弯。
尤其是在白果湾与一辆白色的大巴车相遇,给人感觉就像是猛虎出山,一辆白色的大巴车,就那么突然地,从前方“钻”出来,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
记得当时,从大姐家到大舅那栋郊外的别墅,有着不短的距离,我们坐上当地特有的马车,十来分钟才能到达,这时,刚刚擦得干干净净的鞋子上又会蒙上一层灰尘。
第二次来会理,是二零一二年元月份。当时,大姐刚搬新家。我和二姐夫开着新买不到半年的小威,带着二姐来的。
那时,雅西高速还没有完全接通,我们在彝海下高速后,转入一零八国道上,当时,眼前突然出现的雪山震惊了我们一行三人。
渐渐地,路面上开始出现积雪,让人不免有些担心,接下来的情况更是让我这实习司机胆战心惊,记得当时跟二姐夫说:“幸好有你这老师傅在,要不然,我估计只有掉头回去。”
泥巴山路段的一零八国道上,那近一尺厚的雪,被来来往往的车辆碾压成了一个个冰疙瘩,车子即使带上防滑链条,也必须小心翼翼——方向盘轻轻转动,油门刹车也只能轻踩、轻放。
那段路右侧是深不见底的悬崖,左侧靠着大山。道路旁,不时有滑到山边、等待救援的车子,看得让人心惊肉跳。我的第一次长途自驾,就在这样的情绪中完成,也深深地印在了脑海深处。
从西昌到会理的高速已经修通,只是,路面没有路肩,印象中,那一段跑了三个多小时。
那时,马车已经不见踪影,古城的环境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第三次来会理,是二零一三年元旦,外甥女结婚。因为有前一年泥巴山心惊肉跳的经历,带着对泥巴山路段的恐惧,这一次我没敢开车,而是选择了坐火车前往。那次来得有点匆忙,印象不深。
第四次来会理,是二零一四年暑假,那时,雅西高速已经全线贯通,全程八百公里,我们一行五人开车前往,十二个小时安全到达。路过菩萨岗服务区,那里的工作人员那时还穿着棉袄,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再后来,遂资眉高速通车,我们到大姐家的路又缩短了近百公里,时间也缩短了一个小时左右。
这次到大姐家过春节,是德会高速通车后的第一次前往,全程已经缩短到六百八十公里,十小时可达。
这时的会理古城,环境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而最让我惊讶的是,尽管往西昌方向的车排了几公里长,却没有一辆车往空空如也的对向车道上跑。
当然,除了交通方面,印象更深刻的还是要数当地的美食,也是让人念念不忘的美味,以致小子总爱打趣大姑,是不是因为这美味的羊肉粉,才选择了嫁到这么远的地方来……
2024年齐帆齐商学院年度特训营 第(33)篇 1116字,累计39056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