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看报,看到一篇有关武松打“虎”的小文章,感觉颇有文学与历史的意义,特地引用如下:
——近日,微博认证信息为“文史和辞书学学者,江苏教育出版社前社长兼总编辑”的网友“@赵所生”发微博称:武松原在江湖卖艺,因武艺高受知府高权赏识做了捕快。不久高被黜,他被解职。新任知府蔡京之子蔡銎无恶不作,人称蔡虎。某日武松伏于蔡府门外,等蔡出门时冲出挥刀砍杀,己被擒,因重刑致死。百姓念其为民“打虎”,将他葬于西泠桥畔。后人立“宋义士武松之墓”。赵所生说:这些信息都是从《杭州府志》等古籍中找到的证据。他相信,《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应该是看到了这样的材料,从而成功塑造了武松的形象。
每次看完上面的文字,我都不禁有拍案大赞的冲动:壮哉!武松!相信有同感的人很多,因为人们对于为民除害的英雄总是非常赞赏的。推而广之,只要是英雄,人们就都很赞赏、很崇拜、很佩服。也不禁有一点意外:原来武松打的是此虎——一个百姓称之为恶人的官二代,而非众所周知的景阳岗上的老虎。
说实话,对于武松的这个历史的结局,我很有点失望与哀惜,这是因为:受《水浒传》的影响,武松在我的记忆里是个神人——赤手空拳击杀猛虎、斩杀西门庆、几个回合就击败了三年泰岳争交未逢敌手的蒋门神等等,反正是正面交手未曾有败绩,甚至对战很多名声响亮的将领都是秒杀!多么的轰轰烈烈啊!而历史中的武松的结局却未免有点窝囊了,因为我觉得,像武松这样的英雄,应该像《水浒传》里面写的一样,刺杀很多很多的恶人,最后寿终正寝才是最“众望所归”的结局。因为这样能满足侠义精神的理想。于是,我也相信,施耐庵老先生看到了上面的材料,他应该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文人侠客梦,以及满足人们的侠义精神的情结,所以才在《水浒传》里着力的神话武松,以及勾勒出了其他的同样令我们热血的梁山好汉们。在这里,也不禁要拍案大赞一声:壮哉!施耐庵!当然,也要感谢赵所生先生,挖出了历史上的武松的壮举与死因,让我们对于武松的英雄形象又加分了不少。至于可信度,这个好像毋庸置疑了吧?因为毕竟是腾讯认证的用户,大家都知道,被认证的用户们,都是人物们,而人物们,说话都是很有权威的,正是因为他们有权威,所以他们才会有根有据地说话,所以值得信赖,退一万步讲:就算这条信息是被杜撰出来的,我们也是乐于接受的。
从赵先生的头衔及他发表的这条信息来看,显而易见的,赵先生也是一个像施耐庵老先生一样的文人,说到这里,大家就会很容易的想起一句话:千古文人侠客梦。是的,每一个文人都有自己的侠客梦,甚至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侠客梦。诚如一位网友所言:尽管是文人,也渴望有侠骨柔肠;纵然是无缚鸡之力,也渴望除暴安良;尽管是文人,也希望公平正义!所以文人们就为我们塑造了很多很多的英雄形象,从而为古往今来的人们完成了很多的英雄梦。
武松·侠客梦但现在,人们似乎活得越来越现实了,对于武侠中描绘的那种至情至性的风骨和侠肝义胆的襟怀已经越来越不“感冒”了。这个世界,还是需要弘扬侠义精神的!因为人们越有侠义精神,这个世界就会越有光明、越有文明、越有进步!
唐献明,2013年,写于深圳蛇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