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怀远
张九龄 〔唐代〕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https://img.haomeiwen.com/i4948620/9aef746fca32a105.jpg)
韶关,古称韶州,有 2100 多年的历史。三国时设郡,隋朝改为韶州,因其北部有丹霞名胜韶石山而得名。韶关地处广东省北部,与湖南、江西交界,毗邻广西,素有“三省通衢”之称。
公元 678 年,这里诞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担任宰相的岭南人张九龄。
张九龄,字子寿,唐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唐玄宗开元时宰相,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有“当年唐室无双士,自古南天第一人”的美称。
在唐代诗歌中,他上承陈子昂,下启孟浩然、王维、李白,首倡山水田园派,是一代文宗。其著名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更是脍炙人口,流传千古。
这首诗是望月怀思的名篇。是张九龄遭奸相李林甫诽谤排挤、被贬荆州长史时所作。
诗人望见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立刻想到远在天边的亲人一样在望着月亮。
思念之苦让人无法入眠。他吹灭了烛火,可屋子又被月光洒满,让人无限怜惜。
披衣步出室外,对月凝望,不知过了多久,直到露水沾湿了衣裳方觉醒过来。
诗人不禁感慨,这月光饱含我满腔的心意,真想送给远方的亲人分享,可是又怎么赠送呢?算了,还是睡罢!睡了也许还能在梦中与你们欢聚。
这首诗中所展现的澄澈柔美的夜景,处处渗透着婉约深长的情思。
张九龄一生三度入朝,前后任职20余年。在位期间,他为政清廉、刚直不阿,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积极推行务实而有远见的改革,为巩固大唐“开元盛世”作出了重要贡献。
后世称誉张九龄的历史功绩、刚直气节以及政治远见为“曲江风度”更让人信服的是,他居然具有预见未来的第三只眼,一眼就看透了安禄山。
安禄山是谁呀?他是唐代藩镇割据势力之一的最初建立者,也是安史之乱的祸首之一。
安禄山特别善于逢场作戏,有一次进京面圣,张九龄曾见过他一面,当时就看出其性情狡阴险诈,断言道:“将来祸乱幽州的一定是此人。”
开元二十四年,安禄山在讨伐契丹时打了败仗,范阳节度使张守珪将他逮捕,押赴京城。
张九龄时任丞相,一看这次能有机会除掉朝廷的隐患,自然不想放过,当即批示将其斩首。
然而唐玄宗却打算赦免安禄山,张九龄听闻,非常着急,争辩说:“安禄山狼子野心,貌有反相,应即刻斩杀,以绝后患。”
但是最终唐玄宗也没有听取张九龄的意见,特赦了安禄山。
天宝十四年,被张九龄断言“必反”的安禄山果然掀起了“安史之乱”,叛军一步步逼近长安,唐玄宗不得不仓皇出逃四川,一路风餐露宿,困苦不堪。
这时,他想起了张九龄当年的劝告,悔恨得潸然泪下。
而此时,张九龄早已逝去了15 年。
后来,唐玄宗专门派出使者,到韶关曲江张九龄的墓前祭奠,还赠厚礼抚慰其家属,表达自己的敬意。
从此以后,天下都称张九龄为“曲江公”,而不直称其名。
唐朝由盛而衰,张九龄就是一道分水岭。在他之后,再没有人能够直言敢谏,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也可能正因为如此,张九龄才格外让人怀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