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条】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子贡说:君子的过失,就像日食和月食一样:有过错时,人人都看得见;他改正了,人人都仰望他。
![](https://img.haomeiwen.com/i6247248/7b6297d296c70b97.jpg)
(1)君子之过——就像日食、月食一样。
日食、月食的特点是:大家都看得见。
——从这段可以看出的是:关于夫子死后人们对他的争论,有的人说:夫子并没那么好。
——子贡为夫子的辨论不是说孔子没有犯过错,(子贡没有说:不是、假的、造谣……这样的辨论是同一个层面)而是说:夫子恳定犯过错,因为,他也是个普通人,是个君子,他犯了错以后能改,他改了,他的人格变的很伟大,人们从错误当中不断的学习和进步,这才是——君子之道。
(2)子贡的见解是很高明的,也很符合实际,到今天我们还在用。
——因为,每个人都会犯错,不要怕犯错,不用文过饰非,我们承认这个错误,改正他就好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6247248/ec27795ac020b132.jpg)
【第二十二条】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
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卫国的公孙朝向子贡问道:仲尼的学问是从哪里学的?
子贡说:周文王和周武王之道,并没有失传,还留存在人间。贤能的人掌握了其中重要部分,不贤能的人只记住了细枝末节。周文王和周武王之道是无处不在的,老师从哪儿不能学呢?而且又何必有固定的老师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6247248/f8237db615b2e52f.jpg)
(1)文、武——周文王、周武王。
未坠于地——有传承。
在人——有人传承了下来。
贤者识其大——像老子
不贤者识其小——像师襄
(2)《师说》里面讲:圣人无常师,——没有固定的老师。
夫子——好学,爱整理,每事问。
![](https://img.haomeiwen.com/i6247248/75c4c99f46b70a00.jpg)
【第二十三条】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
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叔孙武叔在朝廷上对大夫们说:子贡比仲尼更强些。子服景伯把这话告诉了子贡。
子贡说:就用围墙作比喻吧,我家围墙只有齐肩高,从墙外可以看到里面房屋的美好。我老师的围墙有几仞高,找不到大门走进去,就看不见里面宗庙的雄美、房屋的富丽。能够找到大门的人或许太少了。所以叔孙武叔先生那样说,不也是很自然的吗?
(1)这段话对于今天的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反省和鞭策。
——如果别人知道你道你好,你要考虑一下是不是你的墙不够高。
——同时,也要知道:为什么对于我们不懂的事,不要轻易地评价,也是这个道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