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季《奇葩说》完美收官,詹青云毫无悬念的摘走BBKING。
在最后一场辩论中,詹青云和傅首尔对“年轻人要不要裸辞”这一话题展开了激烈辩论。与傅首尔的金句连连不同,詹青云的表达更为的理性深刻,但每一个观点和角度却都很明晰,最终大比分领先夺下冠军。
傅首尔和詹青云都是我很欣赏的辩手,她们也无疑都是智慧的女性。她们两个风格迥异,各具特色。傅的每一句话都能引人发笑,带有浓重的烟火气息;詹却是个理想主义,有点不食人间烟火的感觉。初看奇葩说,我甚至曾觉得詹这个学霸并不讨喜,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是金字塔顶尖的人,她说的话我甚至经常反应不过来,觉得自己脑子不够用。她和陈铭给我的感觉都是:读书多的人真的会不一样,但却有点儿酸酸的不以为然。我们说吃喝拉撒,人家谈家国情怀,完全是降级打怪的感觉。所以看了几期之后,越来越粉她。
在“年轻人要不要裸辞”这个辩题里,詹青云和大家分享了她的真实经历,她说当初自己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考上了法学院,而她的很多同学们却花了两三年的时间。
是她天赋异禀吗?
显然不是。区别只是因为这些同学都是边工作变复习,业余时间又被大量的社交和手机所占用。而只有她是什么都不想,这一个月只负责专注的学,心无旁骛的学。所以别人花了两三年,她只花了一个月。
我对詹青云的这个经历深有感触。我本科是2012年毕业,当时去了南方一家不错的国企工作,但是架不住父母的碎碎念啊,再加上作为东北孩子本身也恋家,我就在2014年国庆节后裸辞回到沈阳,由于经济形势和个人运气的问题,能找的工作都是月薪两三千块钱的小私企。我有点儿不甘心就临时决定考15年的研究生,当年正赶上改革15级的研究生是14年12月底就考试,也就是说我连准备复习资料到考试只有两个月不到的时间。背水一战吧,二本还挂过科的我还脑瓜子抽筋儿的选报了一所本省NO1.的985院校,看书的时候压力太大哭过好几次,当然一直到考试,我还是有很多的知识点没有掌握。
意外的是,我居然通过了初试。
有运气的成分在,但也绝对不是纯靠懵,而是这两个月里,我丢掉手机也不去想工作,只一心一意看书做题。因为专注,我通过了研究生入学考试。
当然那次考试过后,我像是被抽空了一样,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一看书就恶心反胃。所以准备复习考试的小伙伴还是不建议临时抱佛脚的,但专注力是一定要有的,要不然成年人的世界里不仅要工作还有家庭和社交,分心的东西实在是太多。
但这件事让我明白,与其每天一边忙工作一边学习,不如专门抽出一个时间来专门做一件事情,不会影响工作还能让自我提升。潜意识里,我们总认为同时干很多事情更划算,所以什么都不想放下,却什么都没做好。
考试是这样,学习是这样,工作亦是这样。
后来毕业后,我在一个创业型企业里带过团队,开始我沿用前任主管的风格,要求部门里的每个人都要会做预算、会做标书、会做合同又会管物料,原因是部门人员流动性太大,怕有人突然离开工作没法开展。每份工作都让大家全员参与,结果往往就是大家都干不完活,而且工作质量也不好。再后来,在一波牙疼上火以后,我决定尝试还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儿,新人的话也会至少给出两三个月看一下究竟适合哪方面的工作。这一点我本身就深有体会,当我专注做一个预算或者写一个方案的时候突然被打扰做点儿别的,哪怕是简单的事务性工作真的很分散思路,回过头来还要重新理头绪,很浪费时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啊,分工明确以后,大家工作都轻松了许多,人员稳定性也随之好了许多。
不仅仅是个人,专注这个品性放在企业管理中也是必不可少的。现在市面上很多小微企业,一项专业还没有打响就着急拓展业务,结果只能是存在不足两年就消失在人海里。
生完宝宝后,我面临再就业基本就两个标准:一个是这个企业是做什么的,如果企业的主营业务很明晰,那么这个企业就值得考虑(已经做好本身业务再拓展做其他领域的公司除外,一个企业要发展不可能一直故步自封);另一个就是这个行业要有前景,这样我就不至于在短时期内失业啦,哈哈,好现实的想法有木有!
比如我能入职现在的公司,很大的原因是因为该公司致力于用先进的物联网手段为工业企业或是产业园区节能降耗,既能响应国家要求企业节能减排的号召,又能真真切切的帮企业主省下大笔的银子,很有市场。大家如果有就业或是择业的想法,不妨可以作为一个小参考。
最后用詹青云的一句话来结尾:与其拉长战线,不如猛烈地增加炮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