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喜欢思考的人,大多有写日记或者书信的习惯。原因大概是,日记和书信这种东西,不像纯正的论文或者应用文,写时不必拘泥于形式,只需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思考记录下来,与自己分享或与他人交流。
这两日最火的一本日记,便是新晋常委王(为了避免稿件被和谐,此处以“王”替代)的那本《政治的人生》,出版于1995年,是王在1994年写下的近两百篇日记。彼时他正是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的主任,很快就将升任为法学院院长,并在一年之后步入仕途。
虽说是日记,却不像我等平日里随便记的两笔,而是像他在序言里所说,是夜深人静的时候,静静第思考一天来的经历,所得来的有意义的东西。之所以取名为《政治的人生》,是因为其作为一名政治学者,生命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专业学问领域。在他看来,每一个生活在当代世界和当今中国的人,是不能不政治的。
翻看这本日记,确实如王自己所说,都是夜色之中的思考之物。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其中很多篇开头都是凌晨看完某本书,或者凌晨看完某部电影,然后就这本书或这部电影做一个简短的评论,继而转到其他事情上去。我还打趣地截取了几段放在朋友圈,以激励自己养成凌晨读书的习惯。
有人列举了王在1994年的书单,大概七十多本,但是我看完王的日记之后,却发现他的阅读量远远不止书单中列举的数量。作为一所名牌大学的政治系主任,他所能接触到的事物之广,远非一般的知识分子或者学者所能比拟,他所拥有的资源,也是那时的中国社会最顶层的。所以他的视野和角度,自然独树一帜。
虽说是日记,是夜深人静时的思考,但是日记里的内容却一丝不苟,还略带学术的味道。比如他说到很多话题时,就像一位学者在写论文一样,会不自然加上一些学术方面的句式。当然,这也是这本日记的有趣之处。在你才看到某一个能够读懂的话题时,突然对方就能说出许多学术方面的知识,也是一大享受。
时隔二十多年,我们再来看当时的王,他完全是一派学者风范,和你在大学校园里遇到的政治学院的老师恐怕没有两样。这一类人沉浸于教学和学术之中,欲栽大树柱长天,著书立说留后世。他们善于思考,对于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能说出背后的一些知识,让人听了肃然起敬。
当然,王的日记除了学术方面的一些痕迹之外,他对民生方面的感触也非常多。比如他又一次匆匆忙忙去机场,抵达之后有所感慨现代生活的焦虑,以及人如何在紧张的生活中有所把控。还有一次,他在和同学交流时说起上海的几家证券交易所,经常能看到复旦人的身影。他认为老师受到的干扰和诱惑太多,扶正这种风气一是要有一种政策,二是要有一种精神。
而说起教育,作为老师的王,自然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包括如何做一名老师,以及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他都在日记中有所体现。如果王有机会掌管教育,相信从这些内容中,能够窥见他治理的风格。
总而言之,1994年的王,正如很多人所说,当他骑着自行车走在复旦的校园时,可能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会高居庙堂。那时的他认为自己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多写几本好书,多教几位好学生,教学生是他最想做的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