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总觉得童话是写给孩子看的,后来看到了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这是一本写给忘了曾经是孩子的成人的童话。
以前觉得绘本都是给孩子看的小画册,教育培养孩子,无意中看到了艾克松的《爷爷变成了幽灵》。
这本绘本,是用来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绘本在如真如幻的现实和回忆中,向孩子讲述了死亡和如何面对死亡。
由于针对的读者是孩子,这本书让人感受到的不再是恐惧和痛苦,更多的是充满温馨的回忆和感动。
把死亡或者别离缓缓道来,让孩子感受到死亡的告别仪式,让孩子明白失去。
成人看这个小故事,却看到其中淡淡的哀伤和无奈。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那些在我们生命中划下浓墨重彩印记的人或事,曾经以为可以一直陪伴在我们身边的那些人,以及他们留下的那些刻在我们记忆中的感动、美好、幸福、甜蜜、悲伤、痛苦,最终都将如流水一般,缓缓流淌而过,再如何挽回、不舍,终究将会离去。
人这一生,是一次又一次的离别,或生离或死别。
最难以接受的,是身边的挚友至爱死别,是那些我们还爱着的人生离。
生离或死别,难以接受,却不得不接受,是让我们明白人生无奈的方式。
我们还能记下的,是一个又一个片刻。
艾斯本的爷爷死了。
妈妈说爷爷去了天堂,变成了天使。
“爷爷长着一对翅膀吗?爷爷穿着白色的长袍吗?”
可是,这样想并没有让艾斯本好过一点,一点儿都没有。
我们也不会。
因为,我们都没有学会坦然地接受失去。
晚上爷爷回来了,因为爷爷忘了做一件事。
于是爷爷和艾斯本一起重新回到爷爷家,去找到爷爷忘记做的到底是什么。
找到的,是爷爷很多重要的回忆片段。
“当我还是一个小男孩时,哥哥把他的自行车送给了我。”
“和你奶奶约会时得到的那个吻。”
“我们有了你爸爸,他尿了我一身的尿。”
“我们养了一只猫,可买的一辆车,却有一股狗的味道。”
“我还想起来从院子里采来的草莓的味道,电视上看过的帆船的节目。”
我们努力、我们拼搏,我们想要很多物质的保障,想要精神的追求。
可是,有一天,当我们身边重要的人生离或死别后,我们努力拼搏的物质保障,却不是最重要的记忆。
我们回忆中这些重要的人,是一个又一个片段组成的,一件一件让我们觉得感动、美好、幸福、甜蜜、悲伤、痛苦的事。
我们渐渐明白,离别最难的,不是接受这个人的离去,而是这些曾经的记忆,会在我们脑中、心中一遍一遍重演。
即使我们绝口不提,可是我们的记忆,我们的梦境,都会一遍一遍帮我们记住这些感动、美好、幸福、甜蜜、悲伤、痛苦。
这些记忆,才是让我们真正不舍的。
我们会愧疚、会后悔,会反复思量“如何”和“当初”。
爷爷把记忆中所有的事都回想了一遍。
“博物馆有一个大象标本。”
“在体育场看过一场激烈的拳击赛。”
“有一回和好朋友卡尔喝醉了,头钻到了水桶里。”
“和你奶奶坐出租车去机场,就为了飞到摩洛哥去看一眼单峰骆驼。”
“在轧钢厂干过活。”
“坐船去过北极圈。”
“吃过青蛙腿,可是一点都不好吃。”
“总是幻想着从飞机上跳伞,可是一次也没敢跳。”
“为了听回声,对着山谷大喊大叫。”
“把一封信放在了永远也找不到的瓶子了。”
……
这些记忆是爷爷的一生。
可是,我们未必知道那些我们被迫接受离别的人最难忘和不舍的记忆,未必知道那些我们将要离别的人的遗憾和期望。
因为,我们没有学会好好离别。
我们总是以为来日方长,总是以为还有漫长的一生。
那些没能说出的话,那些没来得及做的事,就这样随着被迫离别的那个人戛然而止。
好好告别,才能两无遗憾。
最后,爷爷想起忘记的事了。
“我忘记对你说再见了,我的小艾斯本。”
“你要乖一点(但也不用太乖),要时不时地想着对方(不过,不用一直想着)。”
人生,是一次又一次的离别。
离别很可怕,比离别更可怕的,是没有好好告别。
那些我们没有想过会离开的人,就这样猝不及防地离别了,甚至来不及好好告别。
人生如此匆匆不可预期,学会接受失去,更该学会珍惜。
珍惜身边的人,更珍惜其中的事和情感。
因为,我们不知道,谁会匆匆离开,甚至来不及好好做一个告别,从此就在我们的生命中消失。
再如何努力,也无法回到离别的那一天,回到那个离别的时刻,把那些还没来得及说的话,没来得及做的事,好好说一说做一做。
这样的遗憾,会随着那些生命中的记忆,越发清晰,却又无能为力。
好好珍惜,更要好好告别。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