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慢慢 公众号/荆棘之外
前一阵读了《山茶文具店》,是一个以代笔业务为主线的故事,读起来温温和和的,还蛮舒适的。
主人公被外婆一手带大,但两人却充满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以致于到外婆去世时,主人公也没回去看一眼。外婆去世后,主人公接手了文具店,开始办理代笔业务,帮人写信。
通过一系列帮人代笔的小故事,主人公从排斥到渐渐感受到其中的美好,并在其间有幸得到了外婆昔日与友人往来的信件。
信件中记录了外婆对她的关心爱护,是主人公不曾知晓的,最终推动着她给天国的外婆写了一封信,化解了多年以来的积怨。
书信这种形式之所以动人,大多是源于它拉长了表达的时间。
在微信、微博这种快速表达方式充斥的当下,想表达的内容其实很容易被忽视。交流成本降低使数量陡然上升,信息看起来廉价,让人不珍惜。
而书信中亲自动手的部分,拉长了做这件事的时间,会被认为是用心的表现。如果有什么东西会让你愿意花更多的时间,那么这个东西就会变得格外珍贵。
就像《从前慢》里讲到,从前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书信的生存时间好像被拉到和爱同等长度,这让它存在的意义都变得没那么简单。
但相比于其蕴含的美好含义,我从这个故事当中更加感受到了书信这种形式的无奈。
无论是代笔吊唁信、绝交信,还是最后写信给天国的外婆,都是因为各种因素限制,无法亲自完成“当面表达”这件事,所以才选择用这种形式来完成。
不管想要如何感谢,如何道歉,远在天国的外婆确实无法再回应了。在无奈之下,哪怕只能做单方面的交流,身处其中的人依旧会想要做些什么。
但在这种没有回应的情况下,与其说是想要跟对方达成和解,化解矛盾,不如说是跟自己和解。
故事结尾,主人公想要跟外婆和解的契机,是遇到了想要试着在一起生活的人。或许只有让自己放下之前种种别扭的执念,才能开始新的生活。
我妈在前一阵也给我留了一封信,不是由于一个好的契机,却也源于同种无奈。
青春期未退完全的我,至今无法处理好跟我妈的关系。过分追求独立,甚至歪曲了独立的形态,变得不再愿意跟父母分享我的动态。
前一阵被我妈催问得急了,我又有种种无法三言两语表达清的理由,无法解释也不想解释,情急之下摔了东西出门,回家后便看到桌子上有她留的一封信,表达出歉意与对我的担忧。
我妈的无奈源于我单方面地切断了沟通渠道,而这种形式是她面对这种情况时,唯一能确保我可以看到她的想法的途径。实际上后来我也没有回应,选择忽视之后这件事便不了了之。
这种方式的意义大概只能给她自己带来心安,为了证明在母亲的角色里,她已经为缓和母女关系做出了努力。只有这样,她才能踏实地在自己的世界里继续生活。
但其实,书信可能出现的单方面交流也不全是坏事,如今就有很多人利用这种形式给未来的自己写信。得不到回应的交流,转化为跟自己的对话,让这种无奈反倒增添了一些浪漫的意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