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少梅(1909年~1954年),是20世纪中期北方画坛极为重要的画家之一。早年参加“中国画学研究会”,后入“湖社画会”,长期在京津地区从事美术教育活动。
image陈少梅 1929年作 抚琴图 立轴 绢本
陈少梅少年早成、其艺术得益于良好的家庭熏陶。父亲陈嘉言是清末翰林院编撰,能书善画,是陈少梅绘画的启蒙者。14岁时,陈少梅随父来到北平,眼界大开、并显露出非凡的艺术天赋。15岁的陈少梅加入中国画学研究会,成为北平画坛盟主金城最小但最为得意的弟子,这是他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image陈少梅 1929年作 红衣仕女图 镜框 设色绢本
虽然陈少梅学艺于金城,但展观他成熟期的绘画作品,不难发现陈少梅与金城存在明显的差异,金城的绘画以北宋荆关为宗而陈少梅则以南宋马夏为师。主要不在于绘画风格的效仿,而是绘画观念上的沿承。
“绘画先临古学古,仿古而后创新”是陈少梅的绘画之路。通过所见的陈少梅作品,可知他的绘画风格经历了酝酿、发展与成熟的过程。
image陈少梅 东村白潭图 横披 设色纸本
20世纪30年代初以前是其绘画风格的酝酿阶段。这一时期的作品多为忠实原作的临古之作,年少的陈少梅似乎对其绘画发展的趋势并不是了然于心的。当时,陈少梅对扬州八怪一路的文人写意画产生过定的兴趣,取法于边寿民、汪土慎等人的花鸟画。至于其后来擅长的山水画,也基本处在仿古阶段但也大体能反映出青年时代陈少梅的广泛吸收与酌弃取、并初步形成了构图铺陈、讲求笔法和注意气势的特点。
image陈少梅 1936年作 赏梅图 设色绢本 立轴
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陈少梅在传道授业之时全力投人创作,厚积薄发,教学相长,绘事日益精进,早年初露端倪的个人风格、终于40年代初宣告形成。此时陈少梅的绘画逐渐脱去郭熙的痕迹,由唐寅、戴进而上溯南宋的马远、夏圭、多数作品在整体上化古为我、信手挥写的娴熟功夫、完善了他早已有之的能工善写的多种面目。
20世纪40年代中期以后,陈少梅绘事日臻成熟,入于化境、他适当地将南宗因素融入郭熙、马远、夏圭画法,注入元人式的简淡韵致,使笔下山水频添几分清雅秀逸之气、欲在北宗与南宗之间採合一种新样式的意图。他以这种独特的风格崛起于北方画坛,成为唐寅之后少数能够重新结合南北二宗,又自具鲜明面目的画家。
image陈少梅 1943年作 松溪放棹 镜心 纸本
水墨为之施以淡彩是陈少梅40年代成熟期的主要类型,多为传统题材,如听泉、观瀑、赏梅、读书、抚琴、赋诗、草庐、山居等、风格以精严清秀为主要面目。画家以仇英秀雅纤丽的笔法、夏圭劲爽刚健的小斧劈皴互用,渐而细密,渐而工雅,慢慢地把纵横刷扫的马、夏风格蜕变为一种青绿山水的浓点密皴、轮廓清晰,整体淡彩中局部辅以重彩,形成一种严谨而不板滞、秀逸而不媚弱清劲而不悍的风格。
image陈少梅 警幻仙姑 立轴 纸本
陈少梅在20世纪40年代还创作了一些简净清脱的山水人物画,这类作品多取法于南宋梁楷,元代因陀罗,明代吴伟、张路、唐寅的简笔传统,笔随形走,钩皴点染随意,线条挺劲流畅,人物身姿动态亦生动妥帖。
建国后,文艺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为适应新社会、新形式的需要,与大多数山水画家一样,陈少梅也面向自然,深入社会,注重写生,投入到写生的中国画创新探求中,其绘画思想也经历着深刻的变化。
image陈少梅 1951年作 香远益清 设色纸本 立轴
20世纪50年代初,陈少梅广游京郊各地,深入生活。他尝试着以新的手法创作了一系列现实主义的作品,虽然技巧不够完善,手法不够娴熟,但从章法,笔墨,意境来看,却已脱去前人的成法,以崭新的面貌去表现现实生活。
image陈少梅 山水小品 立轴 设色纸本
在人物画方面,陈少梅也尝试着多种通俗体裁的绘画实验,投人了百姓喜闻乐见的连环画创作,陈少梅运用写实主义的手法,以精淇的技法展现出热烈的生产、生活场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陈少梅绘画发展到严谨生动具较强适应性的水平。
image陈少梅 1950年作 远浦归帆 立轴 设色纸本
当然、陈少梅也不流于一般化的写生表现,在不断拓展题材的同时、经常收视反思,对自己别有会心的题材、他会反复写生,一再追索其神韵的表现。至1953年,《江南春图》、《小姑山图》的成功创制,表明陈少梅絵画本质上的突破和超越,令人看到了传统笔反映现实生活的广阔前景。我们从洋溢着时代气息的作品中可以窥见画家殚精竭虑的心思,推陈出新的努力和非凡的艺术オ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