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梭利说:”反复练习是儿童的智力体操。“
![](https://img.haomeiwen.com/i28558657/8bae39591f2185a8.jpeg)
儿童的智能并不是一天就能够发育成熟的,他需要在与这个世界相处的过程当中,不断地去探索更多这个世界带给他的信息。
然后他通过刻意练习,重复一些行为,让这些事物进一步刻在他的脑海里,于是他便能够在不断接触的过程当中,获取到更多的新的知识。儿童的认知就在这样重复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那孩子会不会一直重复,不去做新的尝试和发展呢?其实,当孩子在不断重复同一事情的时候,恰恰是我们给他建立认知发展,也就是帮他建立“一生的学习能力”非常关键的时机。
不要阻断儿童自发的重复行为
儿童的感觉、思维、智力、思想的最初发展需要的时间比较多,而且需要多次反复。
有过孩子的人知道,或者接触过孩子的人也知道,儿童喜欢重复进行一件事。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给孩子讲故事,成人一般看一遍就不再看了,反复让成人生厌。但是儿童不这样,儿童是今天听这个故事,明天也听,后天也听,十天半个月一直听这个故事,不让换新的。
儿童从故事里吸收的首先是逻辑,然后是情景,最后是准确的概念。
从现实出发,经历感觉
所以蒙特梭利说,“反复练习是儿童的智力体操。”她又说:“指导教师必须引导孩子从感觉走向概念,从具体到抽象,到概念之间的联系。”
孩子的感觉训练也经常是这样。如果他今天摸这个瓶子,他会不断地反复地摸,摸呀摸,然后你告诉他:“这个是瓶子。”把概念同孩子大脑内的感觉配对上。当你把瓶子拿起来,让孩子触摸的时候,他感觉到的就是一个具体的概念。
但是,如果我们把瓶子的照片印在纸上,再让儿童看,它就是一个半具体半抽象的东西,甚至是纯抽象的。如果这个时候用文字告诉孩子“瓶子”,这时候它已经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儿童对世界的认识必然是从感觉开始,当他不断触摸、感知后,他会对他所感知的东西进行组织、分类、归纳,然后产生一个概念。这个过程和机会要把握好。
教育儿童要从现实出发,从具体出发,从事实出发,从生活出发,尽量避免想象。
提供准确的概念
有时当我说“给孩子自由”,很多人就说:“那照你这么说,农村的孩子应该发展得很好,因为没有人管嘛,一天到晚在荒滩野地里玩!”这里的问题在于语词表达的学习和正确概念的建立。
例如:父母口中的狗狗,咕咕等,给他正确表达概念的语词,他的精神才能得到提升和发展。那么这个人的心智就会发展得很好。
一次不要建立多个概念
在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做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就是蒙特梭利所说的:“应该用一种方法来隔离孩子的内部注意力,把它固定在某一知觉上。”
儿童早已在生活中看到和感知到了紫色,但并未概念化,这一概念一旦建立,儿童就会把这个颜色使用在任何一个物品上。
学习儿童认知过程与发展、了解认知特点,把握儿童认知需求,创设符合儿童发展的环境,夯实概念教学与实物教学的方式,让教学实践更落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