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渔夫鱼妇
网上曾经走过这样搞笑的负能量段子,意思是针对身体内充斥的各种负能量细胞,让它们发挥的更猛烈些吧。有时候偶尔来点负能量,可以减压,但不可以持续太久哦。
我所在的团队,就是一个可以倒逼人不得不学会负能量转化的团队。人少,导致一人多劳。即便领导很好,但他也有苦逼的无奈。
这周前脚我还请一位同事帮忙整些内容填充产品。没两天,我就观察她因为忙得转悠不过来有些情绪不稳定了。然后是抱歉让我自己弄吧云云。我理解她,本身人家帮我就属于助人,我更不应该强求,反而要感恩。
另一位外部协作的同事就不是这样啦。说话口气强硬,还带有命令。这种合作关系,直接把我气的不行。
瞬间让我想起互惠原则。
书上有打了个比方:吸血蝙蝠只要某晚大丰收,它就会反刍胃中的血,把血吐入当晚没吸到血的吸血蝙蝠嘴里,而后者跟前者并非同一家族的蝙蝠。
但是有些坏的吸血蝙蝠,向不同的吸血蝙蝠嘴里讨到东西吃,但是等到给过它食物的吸血蝙蝠来跟它要东西吃他就睡用翅膀把自己的头盖起来,装睡蒙混。
其实,人与人的关系无不需要这样的原则来维持长久。就像你对我好,我就对你好这样简单的道理。
有点跑题,但有时人际处理不清,也会是负能量的来源。
其次,一人多劳,但应得的回报却不符。这是多数人职场牢骚的最大原因。我也有,所以我才会在日记里记录来疏通。其实很简单,将关注结果转化为自己收获的价值,比如成长,比如各种技能的GET,比如各种能力的提升等等。关注点转移到更有意义的事情上,自己会不会更坦然一些呢。如果再不行,选择离职也不失为一种解脱与另一种新生。
我最近感觉自己就有了不少进步。过去读书,无论量多少,看完之后又还给了作者。自己有一种收获甚少的失落感。现在居然能记住并且主动消化书里的意思,有时候还能用到教育孩子和职场中去。
同事间分享的时候总苦于不知道该分享什么。我反而能调取脑子里记住的元素来说上两句。
那天听到一句话做为本周碎碎念周记的结尾吧:
“不要把第一活成唯一!
很多事需要靠磨,要有耐心!”
用来启迪自己和看到的朋友吧。假期愉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