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管同《书苏明允<辨奸论>后》注评

管同《书苏明允<辨奸论>后》注评

作者: 河滨散人 | 来源:发表于2024-05-08 19:03 被阅读0次

《古文辭初编》总第26篇,序跋類第18篇

【原文】

苏明允〔苏洵〕《辩奸论》诋斥荆公〔王安石〕,宋方勺《泊宅编》言其本末甚备。顷见周密《浩然斋雅谈》,谓尝见陈振孙说,此论亦间及二程〔程颢、程颐〕,此本臆说无凭,而近世辟〔排除,引申为驳斥〕宋儒者多喜道之,亦其谬矣。

明允之卒,张方平为墓碣,特载此文为荆公而作,子瞻〔苏轼〕有谢书可考也。当明允至京,盖在嘉祐、治平之世,其时欧公轼〔欧阳修〕既为介甫延誉,而潞公〔文彦博〕为相,又请不次擢用,以激〔抨击〕奔竞之风。故论曰,盖世之名而贤者有不知。若明道、伊川〔二程〕,则自神、哲两朝始出仕,其于是论无一可合焉。夫面垢不洗,衣垢不浣者,介甫之实事,当其少年,尝见戒于韩魏公〔韩琦〕矣。世岂有囚首丧面之二程也?呜呼!道学之尊,犹天地日月也,纵使明允著论讥之,于二程亦何损?又况牵合臆决,绝不考其当时之事,彼振孙与密者,亦何心哉!

【简释】

管同之意,苏文非抨击理学,实为讥讽王安石,但其论据并不充分。

相关文章

  • 苏洵《辨奸论》

    苏洵的文章《六国论》入选初中语文书,我们都背诵过。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

  • 苏洵 辨奸论

    事情有它必定有将要要达到的地步,道理有它本该如此的规律。只有天下那些心境静穆的人,才能够从微小的迹象中预知日后显著...

  • 舞行导师:《每日一句》2019.12.13

    不忮不求,与物浮沉。 ---苏洵《辨奸论》 不嫉妒,不妄求,只是顺其自然。

  • 代言体·苏洵《辨奸论》赏析

    吾本变法王安石,欣赏苏兄《辨奸论》。 擂台过招遇高手,敬重引以为同伦。 拳王鄙视劣败者,更愿自己被拳抡。 英雄自然...

  • 同时读苏洵苏轼文章,原来父子俩脑回路一样清奇

    同时看到苏洵、苏轼父子俩的文章,不由细细品味爷俩文风的不同。 这个版本《古文观止》收录了苏洵的《管仲论》《辨奸论》...

  • 辨奸论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输阔而难...

  • 日更311天红楼梦引‖2022.10.29『名家谈袭人01』

    清代红学家涂瀛论袭人 苏老泉辨王安石奸,全在不近人情。嗟乎奸而不近人情,此不难辨也,所难辨者近人情耳。 袭人者奸之...

  • 不要把世界拱手让给了别人

    1、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宋·苏洵《辨奸论》 2、...

  • 读书学词之:见微知著

    见微知著? 意思就是见到事物刚露出的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其本质和发展的趋向。 宋苏洵《辨奸论》:“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 苏洵解赏

    苏洵眉州眉山人,自号老泉字明允。 北宋著名文学家,喜好散文长于论。 年少于书不好读,四方游走如浮云。 二十五岁初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管同《书苏明允<辨奸论>后》注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ccrf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