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辨奸论》

作者: 扬子居 | 来源:发表于2018-10-06 22:09 被阅读18次

苏洵的文章《六国论》入选初中语文书,我们都背诵过。

苏洵《辨奸论》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文章气势磅礴,读来荡气回肠。能写出这样文章的人真才子也!

他还有一篇《辨奸论》,是写王安石的。才子骂人,自然也是天下奇文!

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其情也哉?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竖刁、易牙、开方是也。

文章中提到的竖刁、易牙、开方是春秋时期齐宣王的大臣。

竖牙为了表示对齐宣王的忠心不二,自宫,成为宦官得以日夜陪伴齐宣王。

易牙是个厨师,有一次他听说齐宣王想尝尝人肉的味道,就直接把自己四岁的儿子杀了做成羹汤献给齐宣王吃。

开方则十几年都不回家探望一下自己的母亲。

齐宣王认为他们三人对自己十分忠心。管仲不同意,他认为如果一个人不近人情到连自己的身体、儿子和母亲都不爱的人,自然不会忠君爱国。齐宣王不听,依旧重用此三人。最后三人果然为了自己的私利引发五公子闹朝,以至于齐宣王死后,尸体烂在朝堂上无人过问。

苏洵拿这三人来比王安石。说王安石也是个不近人情的人。“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衣裳肮脏,须发纷乱,仪表邋遢。

据说王安石从不换自己的长袍。长袍上满是油污汗渍。有一天,朋友和他一起去洗澡,朋友先出来,就偷偷将他的长袍换成一件干净的,用来测试他是否知道自己的衣服被掉包了。结果王安石出来后穿上衣服就走。完全不知道衣服曾经被朋友换掉了,对于他来说,衣服有一件穿就行了。

王安石还不喜欢洗脸,结果脸看上去发黑。他的家人担心他的身体健康,就请来大夫为他看病。大夫看了后说:“不是病,洗个脸就好了。”家人端来水让他洗脸,他还不领情,说:“我天生脸黑,洗也没有用。”

经常不洗澡的王安石身上生了虱子。有一次和神宗皇帝谈话时,虱子爬到了胡须上,皇帝看到了笑出声来。王安石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等到散朝后同僚提醒才明白过来。王安石想抓走虱子,同僚挖苦他说:“你这虱子可见过皇上,不敢随随便便处理掉啊。”

王安石对于吃是只吃眼前菜。据说一次他拿着馒头蘸着墨汁就就吃了早饭。仁宗皇帝请他钓鱼,他竟然把鱼饵吃完了。仁宗皇帝据此讨厌他,认为他不近人情,是个伪君子。

王安石是个怪人,还不仅仅表现在穿衣吃饭上。他二十一岁中进士,到四十六岁得势。之间大约二十五年,他屡次拒绝朝廷的提升。而宁愿在偏远的地方当一个官吏。也就是说,二十五年了,他始终相信他的机会一定会到来,他终究能成就大业。

苏洵在《辨奸论》中写到:此人一旦被重用,“天下将被其祸。”周围的人都认为苏洵过于刻薄王安石了,却果然不幸言中——王安石一旦得势,为害天下。可见苏老泉看人之眼光老辣独到啊!

这让我想起那些不近人情的老师的光辉事迹,不管自己的孩子,不顾自己的爱人,常年患病全身心的为了教育事业而奋斗。我也想说,不爱自己不爱家人的人不近人情。就让她做一个老师吧,否则“天下将被其祸。”

相关文章

  • 苏洵《辨奸论》

    苏洵的文章《六国论》入选初中语文书,我们都背诵过。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

  • 苏洵 辨奸论

    事情有它必定有将要要达到的地步,道理有它本该如此的规律。只有天下那些心境静穆的人,才能够从微小的迹象中预知日后显著...

  • 舞行导师:《每日一句》2019.12.13

    不忮不求,与物浮沉。 ---苏洵《辨奸论》 不嫉妒,不妄求,只是顺其自然。

  • 同时读苏洵苏轼文章,原来父子俩脑回路一样清奇

    同时看到苏洵、苏轼父子俩的文章,不由细细品味爷俩文风的不同。 这个版本《古文观止》收录了苏洵的《管仲论》《辨奸论》...

  • 代言体·苏洵《辨奸论》赏析

    吾本变法王安石,欣赏苏兄《辨奸论》。 擂台过招遇高手,敬重引以为同伦。 拳王鄙视劣败者,更愿自己被拳抡。 英雄自然...

  • 不要把世界拱手让给了别人

    1、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宋·苏洵《辨奸论》 2、...

  • 读书学词之:见微知著

    见微知著? 意思就是见到事物刚露出的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其本质和发展的趋向。 宋苏洵《辨奸论》:“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 辨奸论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输阔而难...

  • 日更311天红楼梦引‖2022.10.29『名家谈袭人01』

    清代红学家涂瀛论袭人 苏老泉辨王安石奸,全在不近人情。嗟乎奸而不近人情,此不难辨也,所难辨者近人情耳。 袭人者奸之...

  • 一次关于六国灭亡的讨论

    苏洵写了六国论,苏辙写了六国论,李桢写了六国论…… 关于六国灭亡的话题作文现在开始讨论。 苏洵:不该这么的软弱,六...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苏洵《辨奸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bzz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