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德生 林凡昊
在《组织的三视角结构解析》中提到,任何组织都可以从不同学科的视角来认知。选择任何组织都可以从人类学视角;社会学视角;经济学视角来进行剖析。组织机构都会在某一个视角表现突出,这样就以它表现突出的对比视角来命名,而其他两个成为变化视角和分布视角。
在《组织管理的三视角结构解析》中 分析了 组织或企业是一个整体,所以组织管理也是一个整体。企业管理的三视角的对比视角是使命;变化视角是具体活动;分布视角是社会影响和责任。
本文继续应用三视角理论来解剖Peter F.Drucker的关于 “事业理论“的定义。
【一】两种思维 与 “三视角”
1.概念思维:即逻辑思维,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又称理论思维。它是人的理性认识阶段。
2.视角思维:通过视角A认识B事物,B事物的每个部分都与视角A发生相关性。
三视角思维是从三个视角认知事物,包括:
1)对比视角:是事物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征,特征能告诉关于这一类事物的共性。对比视角把事物区分开来,回答what。
2)变化视角:是事物特征的具体变化。因为任何特征的具体表现都是有一个变化范围的,所以这些变化范围就叫做事物的变化视角,回答how。
3)分布视角:是事物特征与其他事物特征相关作用的关系,回答why。没有分布视角,无法认识其他两个视角。
三视角不是三个部分,而是互相影响的三个视角;三个视角是互相预设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能割裂或缺。
(详细深入了解“三视角”思维方法论可以阅读“饭团”上更多的文章)
二、【事业理论与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的建立和创新是当今重要的话题。德鲁克说,企业的竞争将主要是商业模式的竞争!在谈商业模式创新前首先要定义商业模式, 并搞清楚企业商业模式和企业事业理论的内在关系。
德鲁克说企业的事业理论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生命活动的方向,是企业的本质定义和根本大法。在德鲁克的管理学书里没有‘商业模式’的定义,但有其内容。
事业理论告诉我们企业提供“什么”顾客价值。可以理解为——企业赚什么钱?而商业模式则回答:如何创造、传递和获取这种价值(参见’Business
Model Generation'一书)。可以理解为——企业如何赚某种钱?
从企业的三视角结构出发,可以推导出企业“事业理论”和‘商业模式’的三视角定义与结构。再对商业模式的三视角解构,用九宫格法分析得到商业模式的九个基本元素。
二、【事业理论及其三个视角】
事业理论就是企业的事业到底是什么?德鲁克早在1954年《公司管理的实践》提出事业理论,德鲁克经常问企业家和管理者的问题是“我们的业务是什么?”,“我们的客户是谁?”,“客户的认知价值是什么?”。领导者和管理者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准确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这些假设包括如何看待市场,如何鉴别顾客和竞争者以及他们的价值、行为,包括对技术及其发展的态度,对本公司优劣势的认知等。每个组织无论是否为商业性的,都会形成自己的事业理论,有清晰一致和目标集中的有效理论能够产生巨大的能量。
德鲁克提出了事业理论,但直到20世纪末才最后完善事业理论的定义。企业的事业理论的具体内容分为使命,核心竞争力,环境三个部分。这三部分就决定了企业是什么?"。从三视角思维得出事业理论是企业的对比视角。(企业的变化视角则是运营管理活动,企业的分布视角是企业精神。)
在设计一个新的企业时,可从企业对比视角的使命,核心竞争力,环境三个部分与其他企业机构进行对比区别。(因为企业还未存在,这个对比是一种理论假设。)
企业对比的视角使命,核心竞争力,环境三部分可以被分别看成是粒子、波和场。
事业理论的第一个视角就是发现 企业‘场’(环境)的对比特性。大部分企业设计先从‘’场‘’进入再螺旋式上升。‘场 ’属于分布视角,分布视角提供事物的存在价值。公司顶层设计对外部"场"的认识包括社会结构、市场、顾客、技术等;也会包括企业内部‘场’的种种关系。“场”是企业生存的土壤,企业只有在环境中才能找到生存的理由,实现企业价值。企业的真正价值不在自己,而在于对环境的影响和责任,对社会、经济、人类的贡献。
事业理论的第二个视角是“粒子”的对比特性——使命。企业使命就是创造顾客,不同的顾客定义不同的企业,使命一般是比较固定的,所以是粒子角度的对比。独特的存在目的是企业在使命上的对比,这就是经常看到不同企业的名称,比如保险公司、银行、电力公司……
杰克韦尔奇说,首席执行官就是首席解释官,就是不停地让下属明白企业的使命。他是从某一个视角描述的,有一定道理。
事业理论的第三个视角是“波”的对比特性就是竞争力。竞争力和波的对比有何关系呢?竞争力是顾客能否满意产品和服务的衡量,所以竞争力就形成企业使命的具体完成的对比。把竞争力看成一个‘’波‘’,是因为企业完成使命需要一个具体活动过程。德鲁克的书中加了一个词——核心竞争力。企业要能生存下来需要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把两家企业的具体生命活动对比区分。缺少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缺少创新,对社会价值贡献不大则会被淘汰,因为市场规律就是优胜劣汰。核心竞争力形成企业的具体活动过程的对比,是企业的对比视角的三视角之一。
三、【事业理论 三个视角的关系】
事业理论本身是一个假设,使命、核心竞争力、环境这三个假设要尽量符合现实,还要互相协调不能矛盾,应随时与具体现实进行动态比对调整。德鲁克的理论具有三视角智慧,所以他的理解更全面,他告诉我们不能单独理解使命,因为环境的改变就会影响使命;核心竞争力的改变也会影响使命的完成。再比如企业实际上缺少核心竞争力,还以为自己在某些方面很厉害,就会盲目地进行资源配置,造成企业巨大损失;同样对环境的假设或认识也要随时和外部事实对比。
企业事业理论的三个视角互相运动和彼此完善。从环境(社会、市场)发现顾客的需求和价值,设计企业的使命。再从使命到确定目标,从目标定义行动,再从行动确定资源配置和组织结构,进行目标管理和工作的绩效衡量,再到管理社会的影响和责任。然后不断地循环,非线性的上升。
事业理论是德鲁克的管理学里最为重要的创新理论,很多人创业没有事业理论,就是无法区分自己和别人的企业。缺少事业理论,企业就会经常不知往哪儿去,一遇到风浪就迷惘了。企业上下都应该清楚企业的事业理论的内容,就拥有共同的事业理论,而且个人的事业理论要和企业的事业理论和谐一致,才能做到上下真正的同心。
四、【小结】
用三视角思维解析事业理论得出它是企业的对比视角,就是企业的规范,回答企业是什么?企业对比视角里的三个视角内容又包括环境,使命,核心竞争力。只有对这三个视角正确认识才能指导企业的方向与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