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作者: 风_13e0 | 来源:发表于2018-01-31 17:13 被阅读169次

                  ——扎根于黄土,是不变的纯朴之情

        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就是为人民服务,我想这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共产党扎根于广大的农村,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后,才会有这样的理念。

        在《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我看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等一众知青当年上山下乡所经历的磨难,得到的锻炼,包括衣食住行各方面的磨难以及做为基层干部得到的煅炼。但我更有感触的是在对众多知青的采访中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当地老乡对他们的帮助,对习近平的关爱。我想这便是扎根于黄土农民的纯朴之情。当知青到达梁家河时,村民们个个乐于帮忙拿行李;他们自己吃不饱还会把好吃的东西留给那些北京知青;干活时,也会多帮忙,不会过多苛责这些没吃过苦的孩子。知青们在采访中是这是当地百姓对毛主席的深厚感情,把这些北京来的知青当成了毛泽东身边的孩子,从而当成了自己的孩子来爱。而他们对毛主席的热爱,来源于革命圣地的百姓与共产党员朝夕相处的感情,来源于对这片革命土地的感情,也同样来源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自古农民的感情都是最纯朴的,没有太多意识形态的东西,所谓的阶级斗争不过是为了自己能吃饱穿暖。记得有一个电视剧,说了一个情节就是一个小孩子想去当兵就为了讨口饭吃,可是当他成为红军的一员以后,却舍生忘死,每次都冲在前线,最终战死沙场。不是每个军人都为了伟大崇高的理想而参军,而那些没有受过多少教育、甚至目不识丁的穷苦百姓更是如此,可他们参军后为了革命目标而尽了自己的绵薄之力远比那些空谈革命的人要高尚的多了。文化大革命让多少热血知识分子沸腾,又要多少革命先烈、知识分子遭殃。可在遥远的陕北,黄土高原的梁家河村民,却为了吃穿发愁,他们关心的永远是你能为这个村子带来什么帮助,所以他们热爱习近平党村支书,而不会在意他是一个“黑帮分子”,在习总书记去清华上大学离开时,大家留露出的不舍,怕是习总书记终身难以忘记的一片真情。

        每次听爷爷说到现在精准扶贫的政策,他脸上就会流露出高兴的神色,这当然是真心实意的表露。我家都是农民出身,对于家里的老人而言,总书记关于扶贫的政策是对于农民最好的礼物,对于那些从未走出大山的人而言,能够走出贫困是他们求之不得的愿望。正是因为习总书记那七年知青岁月对他的启示,让他选择了基层,选择了纯朴的百姓,选择了为百姓做实事,正因为如此,习总书记得到了平民百姓的爱戴。

        人们总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没有办法假设如果没有他的士兵,拿破仑是否能越过喜马拉雅山。是啊,社会进步、经济发展都离不开人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cjl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