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写出这个题目时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存在即合理”这句人人都会说的哲语。
在之前的时候如果有人跟我突然说起这句话的时候,我会吐槽他假深沉,做作。但是随着经历的事情的增多我越发觉得这句话的正确性————一切都是最合适的。
这是我发生在身边真实的故事。
男孩A喜欢女孩B。男孩A和B是同一个偏僻的农村出来的孩子,但是由于女孩在高三复读了一年的缘故,那年男孩毕业半年了,而女孩还差半年毕业。在那时候恰巧过年有次同学聚会,男孩向女孩表达了自己的心意。
那天晚上男孩和女孩一起从东大街逛到西大街,又从西大街逛回东大街,她们聊人生,谈梦想。在分开后,男孩发现自己真的深爱着这个女孩,并送她到家门口,而且还强吻了她。当时的那个女孩犹如一头惊慌失措的小鹿一样直接跑着回家了,男孩在回到家的那一刻没有一丝的高兴,而是感觉到自己的无力,他没有钱结婚,没有钱买车,买房,他甚至连他自己的安全感都给不了。
女孩回到家后迅速的冷静下来并回复男孩,说她只想跟他好好的聊一个天,根本没往那地方想。但是男孩却是真的想跟她表白。
后来男孩回到了大城市继续打拼,而女孩也回到了学校准备考研。在这个时间里,男孩一直没有放弃对女孩的追求,但是女孩的态度却是一直忽冷忽热。女孩不开心的时候男孩会发一些笑话给她,过节的时候男孩会买一些小礼物给她。有一次公司放假,男孩准备去学校找她,而她此时离考研的复试也仅有一个多月,女孩扭扭捏捏的答应了。男孩很高兴,他选了一支迪奥口红和一个苹果手机的原装耳机。因为女孩前几天告诉他,她的耳机被别人拿错了。
到了女孩的城市之后,女孩却突然说自己肚子疼,不能见他了,可是男孩此时已经站在了女孩的学校门口。男孩告诉她,自己起码大老远跑来了,就出来见一面吧,最后在男孩的再三央求下女孩出来了,她没有化妆,穿着最随便的衣服,并且还戴着口罩。男孩让女孩带着他逛一圈她的学校,女孩答应了。一路上女孩一直在说自己肚子疼,让男孩自己回去吧,男孩心里很无奈。逛完之后,女孩又带着男孩去学校的咖啡厅坐了一会,男孩点了两杯拿铁,他们坐在桌子上,一直都是男孩在说话,而女孩会时不时的应答几句。男孩将礼物拿了出来,而当女孩看到那只迪奥口红的时候,男孩看到了女孩眼中的高兴。尽管有些推脱,但是女孩还是收下了礼物。之后男孩送女孩回宿舍,女孩在路上也表露了自己的想法。她告诉男孩,自己可能是单身习惯了,还是对男孩没有任何的感觉,男孩心里很尴尬。他们都互相明白各自的情况,男孩家里并不富裕,女孩想要的男孩根本满足不了她。这些男孩心里也明白。
再后来,男孩明白了女孩所表达的意思,女孩如自己所愿考上了研究生。而男孩接着在大城市里奋斗。
在考上研究生的时间里女孩遇到困难还是找男孩吐诉,男孩发现虽然女孩学历上比自己高,却发现她的心智还是停留在一个极其不成熟的阶段。而男孩不断靠着自己的努力三年之后在一家有名的广告公司当上了创意总监,年薪六十万。而女孩在三年毕业后却要再次面临找工作的困难,再加上她的专业很冷门,自己所在的城市又是上海,女孩在脱离大学那个象牙塔之后第一次感受到了找工作的艰辛。而她不知道这是男孩在三年前就感受到的。
后来在又一次的聚会上男孩女孩相遇了。女孩已经从朋友口中得之男孩已经靠着自己的努力在大城市里扎了根,而自己除了一纸空凭却什么也没有。女孩试着靠近男孩,而男孩当然明白她的意思,但是男孩在自己努力的三年里遇到了一直帮助自己,照顾自己的女孩。而之后那个女孩B嫁给了一个家庭条件不错但是很粗鲁的开饭馆的男人。
故事到这已经告一段落了,你会发现真的一切都是最合适,三年前的女孩有美貌,而男孩什么都没有,这个时候显然不能建立一种恋爱的平衡,三年后男孩有了一切,但是女孩仅仅有学历,她的阅历和其它的东西是不能满足这个男孩的,这样也不是一种平衡,而女孩有容貌,开饭馆的虽然粗鲁一些但是有钱,这是一种平衡。所有事情的发生都是建立在某种平衡之下完成的,一切都是最合适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