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部印度的有关教育的影片,片名为《地球上的星星》。我认认真真的将这部将近三个小时的电影从头看到尾。
电影里面没有各种吸引人的情节,也没有帅气迷人的男女主角,但是故事生动而又贴近现实,很能够紧紧抓住观众的心。
影片中的开头主要展示了一个9岁男孩,叫伊桑,虽然生活在家庭条件比较富裕,父母也是知识分子的家庭里,但是他的成绩很不理想,上了三年级了,几乎是不会阅读和写字。因为成绩差,又爱惹事生非,每天都会被老师惩罚,被家长批评。
最终他的父亲选择将他送到离家很远的寄宿学校,那里纪律非常严格。伊桑刚去就遭到了各科老师的抱怨和惩罚,但在那里他没有自由,也不敢胡作非为了,每天一声不吭,眼神里充满了绝望。
突然有一天,换了一个美术老师,那个老师喜欢用爱来感化孩子,给孩子自由表达内心想法的机会,因此他的课堂也生动活泼。
渐渐地,库巴克也注意到了伊桑,从他的同桌杰瑞那里了解到一些有关伊桑的特殊情况,又从伊桑的作业和美术作品中发现伊桑是一个有绘画天赋的阅读智障儿童。
库巴克十分痛苦,他在为孩子不被理解和关注而感到痛心,他害怕孩子因为成绩差不被他人认可而从此迷失自己。因此,他找到了校长和孩子家长,决定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这个孩子。
图片来自《地球上的星星》最终,在他的耐心智慧的引导下,伊桑慢慢地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正常儿童,也成了人们口中连连称赞的绘画天才。
电影中的库巴克没有出现之前,我们很容易由伊桑的生活遭遇联想到现实生活中来。
在现实社会中,又何尝没有一些缺乏关爱,成绩不理想的孩子呢?
可是,那些人都没有伊桑那么幸运,遇到老师往往都把分数当成衡量孩子的标准。
他们对这些孩子更多的是冷漠和忽视,认为他们天生骨子里就是差生,永远教不好的,在社会学校一致要求教学成绩的培养目标下,忽视他们更能够促进自己的教学。
对于家庭教育更是如此。
在影片中,伊桑因为同别人打架一回到家就被父亲扇了耳光,母亲看到他满身伤痕后非常心痛。但是他们从头到尾也没有给伊桑机会解释自己为什么那样做,并且认为自己给足了孩子爱与关心。(其实他们一直不知道伊桑打架是因为某些障碍导致他做不出那个打他的孩子要求他做出的去帮他捡球的指令。)
他们一直关注的是孩子的表现,而并不是去关注孩子做出这些表现的背后的真正原因。
当看到伊桑在美术老师的帮助下,重新找回自信与自我价值的时候,他脸上笑容终于让观众舒了一口气。孩子是很聪明的,他知道是谁真正改变了自己,于是抱住恩师并热泪盈眶。
图片来自《地球上的星星》但是回到现实,且不说有没有愿意或者是能够这样付出的老师,我思考的是库巴克的种种做法能得到他人的认可和支持吗?一个人的力量是非常渺小的。
因此,我想这也是影片播放的意义所在。它通过电影来向社会宣传某些学校和家庭的教育理念,甚至让在校老师反省自己在日常教学中有没有随意破坏一个孩子的梦。
每一个孩子在他小的时候出现过种种让你失望的行为,可能都不是他本能愿意去表现的,一定是有着某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原因或动机。
他们幼小的心灵经不起我们成人思维模式的打压。
而父母和老师需要做的就是掌握一些有关教育知识,去发现它的美与不足,引导孩子向适合他发展的道路上快乐前行,而不是一味的指责批评和打骂。
图片来自《地球上的星星》艺术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观影片,学反思,督促自己,做好自己,我也一直在路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