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上游思维》学习笔记

《上游思维》学习笔记

作者: 煜文时空 | 来源:发表于2020-04-17 07:54 被阅读0次

上游思维的三个条件:

跟下游相比,上游思维有三个不利之处。

第一,下游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而上游的问题不容易被看出来。

第二,下游问题的责任非常明确,该是谁的事儿一清二楚;而上游问题没有明确的责任人。

第三,下游的问题都比较紧急,不解决不行;而上游的问题常常是“重要而不紧急”的。

条件一:眼光:在别人看不见问题的时候,你得能够发现问题。

1.你认为这里有个隐患,但是别人可都觉得没问题。而且就算有问题也不是你的问题。你作为一个旁观者,想要去解决一个在别人看来不存在的问题。没有人要求你去做,也不是你应当做的事情,它不紧急但很重要,所以你主动要求去做,这才叫上游思维。

2.上游思维要求你有这样的质疑精神。不过质疑并不是都意味着非得拼命硬干,有时候能意识到有问题,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条件二:责任感:不是你的事儿,你也要当做你的事儿。

1.为什么人们意识不到上游的问题呢?希思引用了一个心理学名词叫做“inattentional blindness” —— 不注意造成的盲点。因为人们没往那个地方看。一方面是看不到,一方面是没人负责。这就需要责任感。

2.有句话叫“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而上游思维恰恰要求你不在其位也谋其政。那怎么才能唤起人们的责任感,让人理直气壮地站出来参与一个看似跟自己无关的行动呢?一个好办法是直接点名。

条件三:资本:不是出身血统、社会职位和经济状况,而更多的是一种精神状态。这个状态叫做“自由”。这个资本叫做“余闲”。

1.你的面前摆着各种选项,你才谈得上研究决策科学。可以做一些不是必须做、但是你想做的事,那才叫自由。上游思维,琢磨的都是当前不必做的事。

2.不自由的组织和人,怎么才能获得一点自由呢?两个办法:一个办法是把远虑包装成近忧的样子。第二个办法是更根本性的办法,主动创造余闲。你应该专门设定固定的时间用作余闲。

上游思维的七个办法

办法一 系统思维

1.好比说你为了防止忘带或者找不到钥匙,每次回家进门之后都把钥匙放在一个固定的地方,你就根本不用考虑钥匙的事儿。好的系统就应该是这样的。而系统是可以变好的。

2.人们感觉不到系统,就如同鱼感觉不到水的存在 —— 但是我们需要考虑系统。如果一个地方不好,你也常常说不清到底是哪里不对,因为是整个系统都不对。

3.系统问题必须综合考虑。

办法二 联手解决

1.各方面、多样性的人参与,让大家用不同的视角考虑,才更容易解决系统问题。

2.有时候不但需要各方面的人参与讨论,还需要各方面的人联合行动。

办法三 寻找支点

1.这个思路的关键是找到“支点” —— 阿基米德不说吗?“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支点就如同系统的穴位,在这里用力能事半而功倍。

2.支点往往是系统中最危险的因素。而如果你仔细考察,你会发现各种因素的分布非常不均匀。

3.用数据分析找到系统中的关键因素。

办法四 提前预警

1.大动作都是事先有迹象的,这些迹象给你提供了预警。

2.上游思维会给你带来很多假的警报,我们必须非常小心才行。

3.你对系统要有深刻了解,需要实时的详细数据,而且常常需要对系统做特别的布置。

办法五 识别“假成功”

1.“假成功”的含义是双重的。一方面,上游思维是没事找事的思维,你需要去发现那些看似成功、实则不成功的局面,找出问题。另一方面,上游思维也是长远考虑,你在设计一个制度的时候,得考虑到这个制度可能会带来假成功。

2.指标意义上的成功,很可能是假成功。这是一个悖论。你需要识别三种假成功:

第一种假成功:涨潮式成功。这个道理是有时候只要跟对了“大势”,你不需要有本事就能成功。需要考虑:如何去除运气的成分?

第二种假成功:指标式成功。当我们面对一个困难的问题、感到太复杂了不好回答的时候,会本能地找一个简单问题去替代它。你回答了那个简单问题,就以为自己已经回答了那个复杂问题。工作做的好不好,这是复杂问题;指标达没达到,这是简单问题。需要考虑:这个指标和我们的使命是完全一致的吗?

第三种假成功:指向失败的成功。不用量化指标考核不行,用了量化指标就会有 gaming——就是你用指标考核我,我就用各种办法让这个指标好看。需要考虑:人们有没有可能会为了达到指标而伤害使命?

办法六 反馈

1.上游思维需要你谦卑,你照顾系统的部分,就可能会伤害整体;你从整体考虑,又可能会伤害某个部分。要想尽量避免伤害,你需要反馈。

2.上游思维要求你在推出新政策的时候,必须想到它可能会遭遇意外的二级效应。改革者要有一种如履薄冰的感觉,就好像在一个陌生环境中走路一样,必须随时寻找各种反馈,不断摸索路线,否则你就可能会造成伤害。

3.要提出新政策,你至少要先问自己四个问题 ——

第一,这个政策以前实行过吗,实行的效果如何?

第二,能不能先在小范围做个实验?

第三,执行政策的过程中,是否能够迅速得到有效的反馈,一边反馈一边改进?

第四,如果事实证明这个政策不行,我们还能不能撤回来,回到从前的样子?

如果这四个问题中有一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你就必须无比小心才行。

4.上游思维是有危险的,没想明白风险就不要随便给人家提意见。

办法七 让人买单

1.如果你在上游把隐患给消灭了,问题就不会再出现,那谁会认同你的功劳呢?谁愿意为没发生的事情买单呢?上游思维要求高水平的社会合作。

2.为上游行动买单最简单的办法是谁受益,谁出钱。

3.上游思维中有很多商机。要开辟上游思维的商业模式,你需要回答三个问题:

第一,最费钱的那个状况是什么?

第二,谁最适合在上游解决这个状况?

第三,如何给他钱,让他愿意去解决这个状况?

4.把上游思维变成新商机,需要这个社会满足一些条件。

一个是人们得认可科学方法。要证明你的上游思维让一件事“没有发生”,你只能跟那些没采取这个行动的案例对比。随机实验是最好的办法,但是人们首先得能接受随机实验才行。

一个是你需要全面的数据。

而更重要的一点是,个人、政府、商业机构和社会组织、各方得有一个互信机制。一旦做起来,上游思维就能让各方共赢。互信是一个非常厉害的社会资本。

*值得记住

*“从来如此,便对么?”——鲁迅

*没事找事的最大难点就在于本来大家都认为“没事”。

*有上游思维的人,恰恰就是我们中国人所谓的“士”。士有一种责任感,士总是积极主动。我是国家的栋梁,我社会的中流砥柱,你们说我多管闲事,我偏要管。

*希望你能意识到那些为民请命、舍身求法的人有多难。下次遇到他们就算不能帮忙,也最起码给人家一点尊敬。

*高水平工作需要浪费时间,创造性劳动需要没用的成分,上游思维需要气定神闲。

*“什么是法律?法律是各种力量输入造成的结果。”

*不懂的人最好别轻易谈改革。你要不当家,就不会知道一个系统有多容易出问题。

*你面对的,是一个复杂的世界。这里面没有多少直来直去的简单问题,没有多少英雄式的痛痛快快的成功,这里面的故事没有完美结局。想要在这样的世界里负点责任,你有时候不但不能指望功劳,还得有背黑锅的觉悟。

相关文章

  • 《上游思维》学习笔记

    上游思维的三个条件: 跟下游相比,上游思维有三个不利之处。 第一,下游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而上游的问题不容易被看出...

  • 《上游思维》笔记

    写在前面: 今天的内容是《上游思维》的部分,得到的听书板块,能够让你在30分钟之内全面了解一本书,比简单地介绍一本...

  • 若灬秋《上游思维》读书笔记及感悟

    关于本书 《上游思维》 研究上游思维的意义 上游思维则是主动的“治未病”,从根源上避免问题的发生 上游思维和下游思...

  • 上游分析学习笔记

    RNA-seq数据分析 我们对工具和技术的评估落脚点在它们鉴定出的差异基因的准确性。为了完成这个评估,至少需要四个...

  • 《上游思维》读书笔记

    【基本介绍】 《上游思维》,作者是[美]丹·希思,中信出版集团2021年7月出版,13.8万字。 作者是“希思兄弟...

  • 《上游思维》读书笔记

    被动应对的成功在于问题出现后得到解决。主动预防的成功在于什么也没发生。 ——《上游思维》读后感 ...

  • 上游思维

    学习万维刚的精英日课--上游思维,有以下要点: 一, 1,上游思维--上工治未病,治标更要治本 2,现代企业的分部...

  • 上游思维

    这是万维钢老师在精英日课栏目里的一节课上提到的一个词。 大家对扁鹊三兄弟的故事应该不陌生,故事是这样的:魏文王求教...

  • 上游思维

    上游思维的三个条件 跟下游相比,上游思维有三个不利之处。 第一可辨度:下游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而上游的问题不容易被...

  • 上游思维

    防患于未然,防微杜渐等,都是我们常听的词,今天在万维钢老师的文章里,他用了“上游思维”这个说法,引起了我的兴趣,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上游思维》学习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cmsv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