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总能看见很多会走路的孩子,家长还用婴儿车推着出行;幼儿园放学回家的孩子,要家长抱着回家……
家长们总说:“哎,没办法吖,孩子不愿意走,说好累。”
是孩子太娇气了吗?
蒙台梭利在《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一书中提到:
在儿童的早年,躯干的发育要比下肢的发育更发达。一般而言,新生儿的躯干,从头顶到腹股沟的长度是整个身长的68%,下肢仅为整个身长的32%。
这种身长比例在人的身体发育过程中会发生显著变化。头顶到腹股沟的长度占整个身长的比例会随着年龄而逐渐缩小。比如,一岁儿童的这个比例为65%,2岁为63%,三岁为63%,6-7岁为57%-58%,成年人为50%,个别成年人达到51%或52%。
但对于年龄很小的孩子来说,他的躯干会比下肢的发育更快。
在3-6岁这个时期,儿童的下肢会加快增长速度,这种增长是因为长骨两端软骨层的发育,也与还没有完全骨化的骨骼有关。
不过,这个时候,还没发育成熟的下肢骨骼要承受比它大的躯干,他们的行走能力和速度还很弱。因此,我们绝不要以成人行走的标准来要求孩子,他不可能向成人一样步态平稳。
但遗憾的是,成人常常会强迫儿童跟成人一起走路,要求他跟上成年人的步伐,还说这样做是为了不让孩子变得任性。这真是一个致命的错误观点。
家长应该怎么做?
那不能多走,就要一直抱着吗?
其实不是。
在孩子觉得累的时候,我们可以抱一下,表示安慰和理解。
走一段后,我们可以适当的放下孩子让他自由行走。
我们要让孩子“劳逸结合”,让它们做一些与其身体发育特点相一致的运动,确保他们下肢不过度疲劳。
在幼儿园里,我们经过观察儿童,发现一个可以帮助他们活动的很简单的方法:教师带领孩子们一起齐步走,可以在庭院和街心花园里转圈。
所以在平时散步中,我们可以和孩子玩趣味游戏:
下雨天:宝宝,我们一起去找蜗牛吧!
孩子可以自由选择走路的路径与方向,在墙角、在草丛中、在水池旁……
你会发现孩子那么认真那么专注,也一点走不觉得走路很累了。
“宝宝,蜗牛可能在前面,我们去看看吧?”
这时候孩子就会像发现了新大陆一般,飞奔过去了。
几经探索之后,不管找没找到蜗牛,孩子都会觉得有点累了。这时候我们需要给他爱的抱抱。
而不是责备与不理会。
学过的儿歌,可以在路上表演一下
宝宝,我们来唱一下儿歌吧,昨天妈妈教你的,看看还记得不。
这时候你会发现孩子变身成一只小蝴蝶,一只小兔子,精彩的演绎者。
当他累的时候我们就抱一下,“好的,宝贝,你表演得真不错!现在我们回家吃好吃的吧!”
昨晚绘本上的故事,在路上可以复述给孩子听
一边走路一边给孩子讲故事,虽然孩子这里看看那里玩玩,其实他都有在听。
对于他喜欢的故事情节他也会抢着说,更会学着你做出夸张的动作和表情。
这样枯燥的路程也会充满乐趣,对吗?
现在我们终于明白了,孩子走路慢不愿意走的原因了。在适当锻炼的同时,我们也有了很多好办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多多实践一下哦!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你还有什么其他的疑虑吗?
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吧!
“因为是麻麻”八年幼教一线工作者,家有两岁萌娃小久久。我手写我心,育儿路上,你并不孤单,欢迎关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