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斌 【原创】
《红楼梦》的第三回的回目是“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在这一回中,根据题解读者可以知道作者说了两件事,一是贾雨村复旧职,二是黛玉进京。
这天,贾雨村正与冷子兴一起喝酒,与贾雨村过去的同僚张如圭告诉贾雨村,他们可以回京城复职了。
这个张如圭是何许人也?谐音:如鬼,如龟。贾雨村当知府时的同僚,是协助贾雨村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的虎狼之属。贾雨村被参革时的同案人。当他得知可以复职时,路遇贾雨村便赶忙告知。
脂砚斋在张如圭名字一旁专门做出过批语:“盖言如鬼如蜮也,亦非正人正言”,意思是说张如圭如同鬼蜮,不是什么正经人。
按照清代对官员的考核制度,分文官和武官两大体系,文官的考核最终汇总到吏部的考功司,主管文官的处分和议叙,也即是文官的绩效考核。考核主要分三大类:平常考核、年终考核、三年考核,平常和年终的考核最后累计成完整的三年考核内容。
对官员的考核分为体制系统内和体制外的密报。体制系统内考核官员的内容主要由上级官员的考核评判和都察院系统的考核。都察院负责监督检查官员的贪污、渎职、施政能力等,一般分为中央部分和地方部分的监察,地方的总督一般兼任右都御史的职务,巡抚一般担任右副都御史,分中央和地方监察百官。对于官员下级的考核,一般都有上级官员负责,一级一级的上报,最后汇总到总督或者巡抚手中,最后提交到吏部或者兵部。
因此,每三年一个周期。被罢免的官员三年后,可以重新申请复职。
当张如圭得知可以复职后,遇到贾雨村马上把这个消息告诉给贾雨村。
冷子兴听了张如圭复职的这番话,马上献计,让贾雨村“央烦”林如海,转向都中去央烦贾政。贾雨村心领其意。
第二天,贾雨村就“面谋之如海。”即贾雨村谋划、算计着如何与林如海说。
夤缘(yín yuán):本指攀附上升,后喻攀附权贵,向上巴结。比喻拉拢关系,阿上钻营。
从作者曹雪芹对贾雨村的用词,可以看出作者的态度和对贾雨村的厌恶。
林如海,官职显耀,门第高贵,心地坦荡,待人厚道。
当贾雨村央求林如海时,林如海已经替贾雨村想好。
林如海说:
天缘凑巧,因贱荆去世,都中家岳母念及小女无人依傍教育,前已遣了男女船只来接,因小女未曾大痊,故未及行。此刻正思向蒙训教之恩未经酬报,遇此机会,岂有不尽心图报之理。但请放心。弟已预为筹画至此,已修下荐书一封,转托内兄务为周全协佐,方可稍尽弟之鄙诚,即有所费用之例,弟于内兄信中已注明白,亦不劳尊兄多虑矣。
林如海不仅写信给自己的大舅哥贾政,让贾政务必周全办理,所有的费用已经和贾政说好,让贾雨村放心。林如海的态度还十分谦恭,用了“鄙诚”一词。
贾雨村一面打恭作揖,一面谢不释口,又问:“不知令亲大人现居何职?只怕晚生草率,不敢骤然入都干渎。”
林如海打点了礼物钱财,雨村一一领了,和黛玉一起乘船上路。
到了都城,来到荣国府的门前,贾雨村递上自称“宗侄”的名片,拉近他与贾家的关系。
贾政看到有妹夫林如海的书信,又看到贾雨村相貌魁伟,言语不俗,认为这贾雨村是个读书之人,因此特别优待贾雨村,并竭力相助,又动用了他的大舅哥王子腾。不到两个月,金陵应天府缺出,贾雨村便谋补此缺,择日上任去了。
在这一回里,让我们看看贾雨村是如何表演的?
一是,对林如海打恭作揖,谢不释口。之前甄士隐送他五十两银子,够他花销两年半,并送他两套冬衣,这是救贾雨村危难之中。他没有这些银两,根本没有盘缠进京;没有这两套冬衣,更不是体面人。但贾雨村只是“略谢一语,并不介意”。而对林如海则不同,因为甄士隐只是一介乡绅,并无官职。林如海官职显耀,门第高贵,身后还有贾家这座靠山。因此,贾雨村对待林如海的态度明显要比对待甄士隐要谦卑的多。
二是,其实在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冷子兴已经和贾雨村说得非常清楚,贾家荣国公贾源的后人,贾代善有两个儿子,长子贾赦世袭了一等将军;次子贾政,皇上体恤先臣,额外赐给贾政主事之衔,现已升为工部员外郎了。这些情况贾雨村明明心知肚明,他却假装毫不知情的样子,还问“令亲大人现居何职?”其目的是为了掩盖他对贾府的利用之心,只能说明贾雨村心怀不轨,狡诈阴险。
三是,贾雨村为了拉近与贾家的关系,自制名片,称自己是贾政的宗侄。
反观林如海,却坦荡待人,为贾雨村写好了介绍信,并捐银两替他打点。不仅如此,反而谢贾雨村对女儿有教育之恩。
再看贾政,因为有姐夫林如海的书信,对贾雨村也是格外照顾,使贾雨村很快就谋到职位。
第三回回目的前句是“贾雨村夤缘复旧职”,一个“夤缘”,将贾雨村,攀附权贵,丑恶狡诈的嘴脸鲜明地刻画出来了。
(图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